|
||||
□安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真正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是此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抗战的贡献 制定了正确的抗战策略。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与发展农村抗日根据地,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依靠民众,是与日本侵略者决胜的关键。 坚持持久战方针。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游击战原则。制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原则,把游击战争提髙到战略地位,解决了抗日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问题。 最早举起抗日的旗帜,首先对日宣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932年4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即正式发表对日战争宣言,领导东北军民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直到1941年12月9日才对日本宣战。将原来“八年抗战”表述为“十四年抗战”,粉碎了反华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作用的不良居心。 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初步形成。1935年12月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积极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这一事件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促成统一战线的形成。 随着共产党领导力量的不断壮大,国民党开始反共、限共、溶共、消共,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特别是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爆发,内战一触即发,中国共产党要求部队配合友军作战,并极力开展统战工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大局忍辱负重的精神。 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抗战意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地抗战意志,即使看不到任何希望也绝不投降。 网传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了多少个将领,而共产党只牺牲了左权一人,以此来贬低共产党对抗战的贡献。据统计,抗战期间国民党包括副总裁汪精卫在内共20多位中央委员、50多位将官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地哗变。反观中国共产党没有一个高级干部投敌,没有一支部队成建制地哗变。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旅以上的干部总共201人,3400多名团以上干部牺牲了700多人,远高于国民党将领牺牲的比例。 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在抗战问题上,始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是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只有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正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科学结论,才能达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正确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所在。 (作者系荆州市委党校四级调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