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崔明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关键,在经济社会领域也不例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伟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就非常重视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经济建设事业。无论是井冈山上的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积极拓展根据地的商贸,还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发展根据地经济、进行货币斗争,这些措施都保障了根据地的军需民用,为赢得革命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改造成集体所有制经济,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国营经济,进而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让世界惊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发展的保证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指向。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都起到关键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需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高质量作为有力的支撑。 首先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贯彻“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各项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 其次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有力。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贯通、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确保党中央每项决策部署得到全程无缝落实。 最后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能力水平。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能力、营造经济发展优良环境的能力、统筹开放、发展和安全的能力。 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有制度的基础 制度具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征,是定国安邦的根本。党的领导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落实党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领导,我们拥有着充分的现实条件和制度基础。 党章和宪法明确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党的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表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同时,这句话也写入了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中,确认了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党的领导拥有完备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落实“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战略任务,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领导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我们党拥有着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既包括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定期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形势、决定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也包括地方党委讨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的运行机制。党中央进行顶层设计、各级党委政府具体实施、基层党组织当好政策落实的实践末梢,都充分体现出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 前进征程上,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我们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蹄疾步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系荆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