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智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立党、兴党、强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相融相通的伟大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能在我国落地生根,并且发扬光大,这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历史的必然,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相融相通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在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里面,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体的共同利益的关系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态:个人主义、集权主义、集体主义。 马克思明确反对个人主义和专制(集权)主义,因为这两种形态,其本质上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对立的结果,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其实也是西方思想的典型特点。马克思认为,他们过分强调对立,而忽视了一致性的可能性。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集体主义,认为只有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达成某种形式的一致性,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可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在我国,而且放眼全球,也只在我国落地生根,发扬光大,更深层的原因是,马克思思想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道德观上,和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是想通的。比如儒家就有坚持集体主义的传统,强调集体主义也是儒家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儒家思想讲“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是一种从由己及人,最后到家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儒家思想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个人修养出发,构建一个彼此友爱的理想社会,这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共同的世界观。 所以,从底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上,马克思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是有内在一致性的,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走到了一起,并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长江大学正处级组织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