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特别是五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19年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成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标志。1920年11月,《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办,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间并不长,却在当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前后,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此外,还有1000多万手工业工人。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它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它深受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资本家三重压迫,因而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要坚决和彻底。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迫切期待着致力于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解放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阶级基础。 第三,党的早期地方组织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党在陈独秀、李大钊的组织下,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且扩大到海外(旅法、旅日的华人中也进行了建党活动),从中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第四,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对组织、领导东方革命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同时,共产国际也提供了人员的帮助。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个使者是维经斯基,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共产国际来华的第二个重要代表是马林,马林于1921年6月到达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准备。此外,共产国际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提供了大量资金,保证了活动的进行。 正确认识党的一大在历史上的作用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中国工人阶级通过其先锋队——共产党来领导革命。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屡遭失败,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阶级和政党作为革命的领导核心。自从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特别是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有了光明的前景。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 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尝试过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证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因而能够凝聚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正如毛泽东所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竖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景,即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通过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胜利闭幕,而嘉兴南湖和南湖上的红船也成为了党的诞生地之一。红船上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也就是“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以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作者系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