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荆州要闻

(上接第1版)

  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森林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的样板和湖北唯一。

  如今,漫步荆江两岸,码头、化工企业被绿树替代,“不毛之地”变身临江公园,岸上水中“人人守护”,美景处处可见。

  向绿而行“价值”凸显在保护中擦亮经济发展底色

  1月5日,长江岸边,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重要中转站——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开港运营,今年将保证实现铁水联运500万吨。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煤炭中转、交易平台和湖北省煤炭应急储备供应保障平台,“十四五”期间,该基地煤炭物流量每年可达5000万吨,静态煤炭堆存能力500万吨,全力支撑荆州煤港建成长江沿线规模最大、指标最优的绿色多式联运现代化港口。

  黄金水道的价值凸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解。

  长江大保护中,我市持续实施“非法码头整顿、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岸线资源清理整顿”三大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港口规划,提升港区经济“含绿量”,推进多式联运,全面打通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大通道。

  绿色托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两山论”的探索成果在逐步显现。

  向绿色转型要出路。一批高能耗、有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一批提档升级的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破解“化工围江”,乘着“关改搬转”的东风,76家沿江化工企业将实现“搬大、搬精、搬强、搬绿”。沙隆达、能特科技、汇达科技等沿江化工企业,搬入新厂区,加大技改投入,企业实现质的跨越;南海化工、嘉施利等企业,纳入传统产业升级资金支持范畴,更添发展后劲。

  向生态产业要动力。一批传统企业转型,为发展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一批新落户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湖北恒隆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恒盛工厂成功入选“2020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百强榜;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石油成套装备智能化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继荣成纸业、山鹰纸业、玖龙纸业之后,国内高档特种纸行业翘楚企业仙鹤股份造纸项目落户荆州,“华中纸都”将成为荆州又一张新名片;湖北金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完善了荆州市乃至湖北省制造业表面处理产业链。

  向生态优势要红利。一批重大文旅项目落地,成为绿色发展新的增长极。

  城市向北,以生态立区的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是一块生态富地。坚持生态优先,文旅区将生态理念融入到顶层设计之中、体现到项目建设之中,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从规划源头把控结构性污染问题。

  截至今年4月,纪南文旅区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2个,总投资超500亿元,打造了环长湖湿地修复工程、楚国八百年等一批“绿色作品”,方特园、园博园“两园”引爆了荆州文化旅游市场。

  向绿而行,既要“颜值”,又要“价值”,荆州将持续朝着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奋发作为。

  因绿而兴“产值”提升在发展中保障生态产品供给

  11月26日至28日,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松滋洈水、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荆州园博园、石首桃源小镇、松滋卸甲坪等生态景区引起广泛关注,荆州鱼糕、洪湖野藕汁、野莲汁等绿色农副产业被抢购一空。

  11月27日晚,荆州纪南文旅区郢城文化园正式开园,成为荆州市特色民俗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和网红农旅观光区文化旅游的新样板。

  4月25日,总投资16.58亿元的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正式开园,江堤上车水马龙,码头上人流如织,曾经脏乱差之地变身城市“新客厅”。

  生态环境好转,越来越多荆州特色的优质生态产品“走出去”“亮出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荆州坚持在发展中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守护荆州的蓝天、碧水、净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生态惠民——居在荆州,犹如身在“画”中。

  一弯碧水绕进荆州古城,绿随水走,四季花开。住在荆州,人们推窗见绿,一个个城市湿地公园、一处处口袋公园犹如城市“绿肺”“氧吧”,一条条河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步一景。

  一条荆江贯穿荆州全境,乘游船看长江壮美,天鹅洲长江故道中品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诗情画意,探访月光下江豚迷人的笑脸,赴长湖观中华秋沙鸭,美不胜收。

  这里,森林拥抱城市,满目皆绿,江南水乡般的诗情画意进入现实生活。

  生态利民——玩在荆州,感受荆楚风情。

  漫步荆州园博园,看生态园林与荆楚文化交相辉映;畅游烟波浩渺的百里洪湖,品味接天莲叶间的无穷意境;乘船游览松滋洈水,感受游湖观岛、赏溶洞的乐趣……

  不想远行,门口的口袋公园转一转,郊区的生态乡村游一游。

  市民政局门口,一处精心设计的微型公园,成为附近居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今年来,我市推动中心城区拆墙透绿,拆出一片天地,“绣”出一处风景,中心城区已在城市街头、拐角、单位大门等地建成51处口袋公园。

  马山镇联山村菩提泉、弥市镇荆州玫瑰园、锣场镇锣山书院、三湖管理区三湖黄桃小镇……今年,全市推出3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正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为建设美丽乡村,我市持续建设生态示范市,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已创建53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62个省级以上生态村,“洪湖再生稻米”“洪湖莲藕”“洈水刁子鱼”“荆江鸭”等16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149个,打响“荆州味道”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支撑乡村游发展。

  生态为民——干在荆州,尽享生活惬意。

  乡村游,火了荆州区的铜岭村。这个村,曾负债300余万元,依托山水走乡村游路子,2018年建成集住宿、餐饮、自主采摘、研学教育、农趣体验为一体的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为村民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年收入650万元。

  在公园打工的村民李红,既是股东又是员工,每月有2000元工资,年底还享分红。曾在企业打工的村民郑新林,看到村里生态游火热,索性辞职回村打工。

  生态优势,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依托生态优势,越来越多的“生态达人”开启直播带货,推广生态旅游,“代言”绿色农产品,更多优秀生态产品推向市场。

  从牺牲绿水青山到修复绿水青山,从实现绿水青山到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荆州久久为功,“绿色接力棒”不断交接,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坚定,步履铿锵。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