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5版:文学副刊

我无悔苦学苦教的日子

  □朱小华

  又是一个闷热的天气,大地像扣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盖子,使人热得喘不过气来。教室里几台早已失去了生机的风扇,无力地“吱呀”转动着,根本减却不了半分炎热。讲台上的正在授课的我,依然认真地拿着粉笔在向学生讲解着知识,似乎完全感觉不到汗水早已湿透衣服。其实这样的上课场景,对于我来说何止一次呢?二十几个春秋,多少个苦学苦教的日子,我不改其乐,仍然踏着沉稳的步伐,持之以恒地走下来了。

  对于几经轮回过多次的语文课本,其中的“筋脉”知识要点我早已牢记于心。但是,我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出现思想上松懈,教学上随意的现象。

  课余时间,我喜欢坐在办公桌上翻阅与课本相关的资料,看到有争议性的知识也会拿着书籍与其他教师一起商量其对错。我观看优秀的课件,会将精彩的部分复制粘贴与自己的课件整合一处。有时为了一个完美的课件,连着要做上好几天。有人问我,你这样做值得吗?我会笑而不答。责任之所在,心须咬紧牙关努力前行。

  我喜欢提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写写批注。在圈与写的过程中,总能发现课本中的新知识。课本对于我来说犹如初生的婴儿,越看越欢喜。只要我仔细审读反复琢磨,它就一定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给我不一样的惊喜。虽说劳心劳神,却成就了另一番风景。

  “看黑板,认真听讲,仔细思考,总结规律……”一句句提醒的话语,无论我声嘶力竭地说多少遍,部分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总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生气,无济于事……我苦恼过,茫然过,其结果还是心平气和进行知识传授。

  一个类型的题目,方法传授了,答题注意点也讲了,因为学生的马虎、失误又会做错。出现这种情况,我只能是与学生面对面批改,耐心讲解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直至学生理解透彻,带着微笑离开。望着学生恍然大悟的神情,我会笑,情不自禁地笑。因为我知道,我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学生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此时的学生仿佛是我精心雕刻的精美艺术品,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欣赏都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下课铃声响了,晚自习课已经下了。学习了一天的学生,这时候也会趁着天黑,释放自己的天性:碰不得的开碰了,闹不得的开闹。此刻,我只能变身为学校里的巡逻员,教室里、厕所里、看不见的角落里,只要是学生可能到达的地方,就会成为我巡查的地点,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晚自习学生下课的十分钟时间,对于我来说犹如战场,头脑中的弦,时刻紧绷着。直等到下节课上课铃声响起。这根紧绷的弦才稍些放松。其实,我也曾劝过自己,大可不必如此紧张,自我安慰学生会管好自己,但是心中悬着的这颗心,不允许我怀着侥幸心理,生怕出现什么意外,宁可自己多吃些苦,多受点累,也要把学生不良迹象扼杀在萌芽状态。

  夕阳余晖,映照在实中早已剥落的墙面上,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沧桑与辉煌。在这个外观看起来不够优越的学校里执教,我乐意。即使是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我也乐意,因为我无悔,那苦学苦教的日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