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1版:文化研究

浅谈洪湖革命斗争的特色贡献及影响

    《洪湖赤卫队》剧照

  □顾永文

  洪湖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土地革命时期,以洪湖瞿家湾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当时的井冈山、广东东江、赣南、闽西、湘鄂赣、赣东北、鄂豫皖并称为“八大革命根据地”。尤其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犄角之势,在互相侧应配合,牵制敌人的“围剿”,克敌制胜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成为湘鄂西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创建苏维埃红色地方政权的战略基地,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一、洪湖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独具特色

  洪湖革命斗争的特色,可概括为“四早”。1.马列主义传播早

  早在1919年6月,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以杨太和、魏春年二人为首的武昌高师学生,就结伴返回家乡新堤,与法国、日本留学归来的艾祖瑞、邓秀生等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了“觉民阅报社”,在新堤江峰阁设立阅报室,购回《学生周刊》《社会新声》《向上》等10多种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报刊,供人们阅读。

  1920年,熊传藻、刘绍南、郑崇实等人将马列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恽代英主办的《武汉星期评论》等带回新堤,并组织若干宣讲小组,深入工人夜校,农民识字班、街道、学校等地广为宣传,唤醒民众,培养青年,武装思想,播下了革命种籽。

  1928年至1932年期间,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马列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在瞿家湾设立了“列宁室”、创办了“逸群书店”,可以买到从上海运来的《资本论》《法国马黎公社》等几十种革命书籍。湘鄂西中央分局相继创办出版了《红旗日报》《工农日报》等红色报刊。其主编是被誉为“五老”之一的谢觉哉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列主义方面,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洪湖之所以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因为马列主义传播早,始终将其作为指导革命行动的理论基础,一条红线一以贯之。

  2.党的组织成立早

  1925年5月10日晚上,在武昌中南大学读书就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娄敏修来到新堤,在西堤子街郑家巷“恒大花行”郑崇实家里,主持成立了中共新堤党小组,郑崇实任党小组长。这是洪湖第一个党组织。5月下旬,在武昌共进中学入党的苏北林,化名刘伯邻,以游学教书作掩护,在大同湖成立了“大同湖农、渔民互助团”,相当于党的前期外围组织,从事革命活动。7月1日,刘啸梅受党派遣,在汊河口石杨湾成立了“中共石杨湾支部委员会”,这是我党在洪湖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9月,受董必武派遣的中共党员熊传藻,以特派员身份返回家乡洪湖,将中共新堤党小组升格为中共新堤市支部委员会。

  1926年2月,受党组织派遣的中共沔南区委书记刘绍南回到家乡戴家场,建立了中共戴家场党支部。3月,中共湖北区委派蒋彪到新堤整顿党务,将中共新堤市支部委员会改为中共新堤市特别支部,直接隶属湖北区委领导。

  1927年4月10日,经湖北区委批准,中共新堤市特别支部升格为中共新堤市委员会,熊传藻任书记。9个月之后,熊传藻迁任中共监利县委书记。8月下旬,党在洪湖地区成立了“中共鄂中特别委员会”,萧仁鹄任特委书记,负责指挥鄂中地区的武装暴动。

  1929年10月,党在洪湖西岸沙口的谢家湾成立中共沔阳县新县委,杨光华任书记。

  1931年6月湘鄂西特委会在瞿家湾召开扩大会议,宣布成立临时省委。

  1932年1月,湘鄂西第四次党代会在瞿家湾召开,中共湘鄂西省委正式成立。

  历史清楚地记载着,自1925年以来,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先后在洪湖多个地区相继成立,成为洪湖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洪湖是最早被太阳照耀的地方。

  3.工农运动开展早

  随着马列主义的传播和党的光辉照耀下,洪湖地区的工农运动最早开展起来。

  1922年夏,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北方支部主任罗章龙和汉口分部成员施洋等,声援汉口轮驳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在洪湖的新堤港举行罢工,罢工坚持21天,迫使资本家签订了“提高工资百分之七”的条约。罢工获胜,鼓舞了新堤码头工人组织起来,与封建把头进行斗争,提出由“工人直接与货主见面”,减少中间盘剥。开启了洪湖地区工人运动新纪元。

  在党的领导和工人部长陈秀山的具体组织下,其中较大的一次活动是1927年1月上旬,新堤市召开有5000多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会上宣布成立新堤总工会、学生联合会、商民协会。总工会将新堤八大帮、十八班的码头工人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工人运动形势大好。

  然而,由于封建把头易启发不甘退出历史舞台,勾结国民党八军二师工兵营长王炽昌捣乱工会,绑架打死打伤工人18名,制造了震惊省内外的“1.12”新堤惨案。1月13日,董必武召开省党部紧急会议,专题商讨处理“新堤惨案”办法。1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湖北省总工会派代表到达新堤,经过协商处理,事件终于圆满解决。2月10日,新堤市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下辖22个乡农协,会员2万多人。打土豪、分田地、热火朝天。2月28日,为反对英帝国主义者派兵来华,根据省总工会指示,新堤总工会宣布全市罢工。市党部及各群众团体,组织宣传队沿街演讲,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参加者包括农协会员在内共达3万人,工农运动达到高潮,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新堤市党组织创造性地将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打击了帝、封反动势力,壮大了革命声威,在洪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武装暴动发起早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血雨腥风,白色恐怖。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大会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发展武装斗争的决议案;湘、鄂、粤、赣率先秋收暴动决议案。

  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发动了“秋收起义”。9月10日,萧仁鹄、熊传藻、刘绍南在洪湖发动了“戴家场秋收暴动”,一举全歼了戴家场26保董涂老五的团防武装,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没收了涂老五的浮财,解救了被涂老五强抢的良家妇女郭凤珍。9月11日,中共沔南区委在戴家场镇的王爷庙召开有4000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宣布成立戴家场农民协会,选举涂位云为农民协会委员长;宣布成立农民自卫团,任命彭国材为自卫团团长,正式宣布戴家场秋收暴动取得全面胜利。

  屈指数来,戴家场秋收暴动,离“八·一”南昌起义只有39天,离“八·七”会议只有33天,相隔毛泽东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只有1天。足见洪湖地区的武装暴动发起之早,令人赞赏,并且暴动成功,大获全胜,值得大书特书。

  洪湖革命斗争中凸显出来的“四早”特色,在中国革命的万花丛中,尤显一枝独秀,格外璀璨绚丽,特别鲜艳夺目。

  二、洪湖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卓越贡献

  归纳起来,是“四个”作用:

  1.为掀起革命高潮起了推动作用

  为了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湖北全省秋收起义划为鄂东、鄂西、鄂南、鄂北、鄂中等几个暴动区。其中沔阳、汉川、天门、潜江、监利等11个县和新堤市,划为鄂中地区,成立鄂中特委、领导武装暴动,决定以赤色风暴反对白色恐怖。可是,谁来开头打响第一枪呢?

  戴家场秋收暴动,打响了鄂中地区第一枪!在戴家场秋收暴动胜利的鼓舞下,洪湖地区农民、渔民、猎民纷纷揭杆而起,先后举行了大小80多次武装暴动,不仅带动了付湾猎民暴动、螺山农民暴动、府场市民暴动,而且辐射到周边地区。继戴家场秋收暴动之后,沔西共产党人胡幼松发动了坡段场、新沟坝、拖船埠武装暴动;沔东姜宗望发动了何家场武装暴动;监利陈步云发动了剅口、白螺、分盐、新沟嘴秋收暴动;公安覃济川发动了藕池暴动;石首吴先洲发动了塔市驿暴动;并成立了五县联合政府,由段德昌总负责。

  一时间,鄂中地区革命暴动此起彼伏,风起云涌。事实证明,洪湖革命斗争为掀起鄂中地区革命高潮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2.为创建红二方面军起到了源头作用

  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支著名的红军——即由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怎么形成的呢?与洪湖地区革命斗争密不可分。

  1927年9月11日,伴随着戴家场秋收暴动胜利的鞭炮声,戴家场农民自卫团宣布成立。这像一粒火种,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各地的农民自卫队蓬蓬勃勃发展起来。鄂中特委审时度势,由鄂中特委书记萧仁鹄在柳蚌湖主持召开鄂中地区军事会议,将各地的农民武装进行合编,建立起“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28年元月28日,贺龙、周逸群到达洪湖地区,组织发动了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使洪湖地区武装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原先的戴家场农民自卫团,除一部分编入第四军外,另一部分逐步发展成为洪湖游击总队。这时,中央指示:“鄂西可成立一师,师的名字由你们自定。”于是,在同年12月20日,中共鄂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在峰口将洪湖游击总队改编,命名为“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1930年2月5日,中共鄂西特委又根据中央指示,在监利汪桥,将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升格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由中央派来的黄埔军校生共产党人孙德清任军长,恽代英为党代表。1930年7月4日,红四军、六军会师公安,7日,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

  长征途中,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及第三十二军组成了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这支英雄军队在湘鄂川黔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开赴抗日前线。

  追根溯源,红二方面军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洪湖游击赤卫队。

  3.为探索建设红色政权起到了示范作用

  1927年2月,新堤市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但那时还一个纯粹群众组织。待到同年9月11日,戴家场暴动胜利,建立了农民自卫团,戴家场农民协会有了自己的武装作后盾,腰杆子硬了,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时的农民协会具有了红色政权的雏型。

  1928年元旦,湖北省委提出了建设苏维埃政权的《乡村苏维埃组织决议案》,洪湖带头先行先试。1929年,以李铁青为主席的沔阳县革命委员会在洪湖郑道湖成立,负责筹备县苏维埃。此后,洪湖地区的苏维埃政权日臻完善,逐步改变了“以农民协会代替政权”的现象。

  1930年7月1日至4日,中共沔阳县委在峰口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将治所设在峰口,全县划为14个区。同年11月14日至27日,在峰口召开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苏维埃组织法》《工农劳动保护法》《土地改革法》,设立县、乡两级苏维埃政府,确定苏维埃为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土地、财经、水利、文化、妇女、审判委员会及政治保卫局和军事部。

  这时,洪湖地区的红色的政权已经基本完善,在鄂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并成为保卫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摧毁封建统治基础、捍卫洪湖革命根据地胜利果实的政治保证。

  4.为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奠基作用

  中共党组织的建立、红军的发展壮大、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形成的三大标志。许多历史文献对此都有记载:《中国共产党历史》关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部分写道:“位于武汉、沙市之间的洪湖地区,经过大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较好,地理位置重要。”周逸群在《鄂西农村工作》《鄂西游击战争的经过及其现状》中写道:“这里由洪湖、大同湖、大沙湖等数十个湖泊组成,总面积近千平方公里,通称‘千里洪湖’,地势好,可以实行‘跑兵’(跑兵指迂回游击)政策。”许光达回忆:“洪湖地区在大革命时代就有党组织,农民运动也较早开展,是根据地的理想之地。”贺龙当年在察看了瞿家湾之后对周逸群说:“这一带像水泊梁山,我们要在这里安营扎寨,敌人纵有千军万马,也奈何我们不得。”因而,从1928年至1932年10月的四年多,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都设在瞿家湾。这些将帅们为什么对洪湖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地理条件优越,党和革命群众基础十分好。毫无疑问,洪湖革命斗争在舆论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兵源上都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综合所述,洪湖革命斗争所展现的四个作用,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将彪炳史册,万古常青!

  三、洪湖革命斗争的深远影响

  事实胜于雄辨,洪湖革命斗争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建军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革命时期,以瞿家湾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就以全国著名的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而载入史册。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个方面军的源头就在洪湖,中国红军史上有案可稽。

  1955年授军衔,十大元帅,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出了贺龙;十大将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出了许光达;还走出了黄新廷、杨秀山、王全国、李书茂、王万全等5位开国将军和几十位将官。将帅辈出,名垂青史。

  建国初,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烈士证——段德昌,也是出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有凭有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军史》《湘鄂西根据地发展史》都有洪湖革命斗争的篇章。

  特别值得骄傲地是,毛泽东在1938年撰写的《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如此写道:“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的证据。”“一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只有在建立了武装部队,战胜了敌人,发动了民众这三个基本的条件逐步地具备之后,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这是一位举世敬仰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对洪湖革命斗争的客观肯定和最大褒奖。

  由于史诗般的洪湖革命斗争故事,催生了相应的文艺作品问世,其中歌剧《洪湖赤卫队》、电影《洪湖赤卫队》《曙光》《一代帅才段德昌》,28集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等相继问世,流传久远,经久不衰,表明洪湖革命斗争对社会主义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

  “洪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戴家场秋收暴动胜利纪念碑”等等一大批革命旧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湖北省政府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打卡地。更是说明洪湖革命斗争对教育、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都产生了特殊影响。

  正因为洪湖革命斗争功勋卓著,1951年政务院批准新设立洪湖县,搭建起政治平台;1987年国务院批准将洪湖县改为洪湖市,让洪湖驶入快车道。如今,洪湖春色满园,百花争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政工作试点县市、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殊荣多多,琳琅满目。更令人振奋地是,洪湖至嘉鱼长江大桥、洪湖至赤壁长江大桥相继建成,一市拥有两座长江大桥者,全国罕见。武洪监高速、江北东高速横贯洪湖全境,铁路与机场正在筹建之中。洪湖的今天日益繁荣,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假设洪湖不设县建市,这些殊荣就没有承受载体,也就没有洪湖今天。饮水思源,不能忘了来时的路。须知这一切,都是洪湖革命斗争对洪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们常说:“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文艺作品的宣传效果,固然功不可没。但是,艺术源于生活,如果没有洪湖革命斗争史实,就难以产生相应的文艺作品。归根结蒂,真正响誉全国,蜚声世界的是洪湖革命斗争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

  (作者系洪湖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