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荆楚往事

楚人的冰箱与冰冻饮料

    冰酒器具——铜鉴缶

  文物趣谈

  □张卫平

  冰水、冰啤酒、冰淇淋……

  一到夏天,人们总是离不开冰冻饮料。可千万别以为,冰这玩意是舶来品,虽说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能引领世界工业革命的潮流,但却更善于利用大自然来享受绿色低碳的生活。

  在2000多年前,屈原就在“朋友圈”中晒了自己在三伏天里的上流生活。

  屈原在《楚辞·招魂》里说,“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可以想象一下,在楚国首都纪南城的炎炎夏日里,诗人兼官员的屈原,品尝着楚国制造的“冰冻甜酒”,顿觉香醇可口、心情凉爽,不禁诗兴大发。

  千万别以为屈原是在吹牛。烈日之下,之所以能品尝到“冰冻甜酒”,是因为楚国人早就发明了“楚式冰箱”。

  1978年,考古人员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两套形制、纹饰相同的大型冰酒器具——铜鉴缶,又称之“冰鉴”。

  这个“冰鉴”,看起来就像一个箱子,由方鉴和方尊缶(即装酒的壶)两部分组成,方尊缶置于方鉴正中,四周可放置冰块,把食物放置其中,自然就有了冰水、冰酒、冰冻食品了。

  夏天用的冰,当时甚至可与黄金等价。所以,夏日发冰成了朝廷给官员的福利;夏天赠冰成了请客送礼的奢侈品;夏日吃冰则成了古时请客吃饭的鲍鱼海参。

  据说,唐朝的玄宗皇帝非常怕热,于是把偌大的宫殿都铺了冰砖,连大臣们前来汇报工作都冻得浑身发麻。他的大舅子杨国忠也不含糊,“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然后把这凤兽之形的冰雕放在饭桌上,其制冷效果堪比今日之空调。有了这个背景,皇帝让手下把广东荔枝运到首都给杨贵妃吃也不过是小意思了。

  长途运送必须要冷藏车,可这冰易化水,种种难题,唐朝人居然都解决了,果然是盛世,执行力强。不过到明朝时,“冷藏船”又进了一步,由于大运河的不断完善,可以用密封装好冰块的船往京城运送物品,船运密封性好,运量大,所以明朝有“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的诗句。

  虽说老祖宗喝上了“冰冻甜酒”,吃上了“雪寒鲥鱼”,但古人唯独漏掉了一项“发明”——冰棍。

  宋朝的徽宗皇帝想吃冰棍,直接抓过冰块品尝,可“冰棍”一吃完就拉了肚子。后来的宋孝宗皇帝也不信邪,又抓起冰块啃,其结果如《宋史》所记载,“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