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荆楚往事

往事拾零
英国士兵与松滋渔民

  1898年沙市洋码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招商局、烧毁了海关,也烧跑了英国、日本等领事馆的洋人们。虽然清廷湖北巡抚谭继洵(谭翤同的父亲)斩首、重判了领头的码头工人,惩戒革职了办事不力的官员,并赔付了近10万两白银,但还是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驻荆州、宜昌地区的的外国领事们,提起沙市码头工人依旧深感恐惧。

  1900年3月20日,春意盎然,江风习习。时任荆宜施道的袁树勋逆江而上,来到冷冷清清的沙市“洋码头”,针对日趋下滑的对外贸易巡查。

  刚刚上任的英国驻宜昌领事罗伯特吴理斯听闻,即刻准备从宜昌前来拜会。为保证其安全,英方还安排了兵舰对其进行护送。

  宜昌领事吴理斯是英国人,在华任职25年,曾在广州、镇江等地任过领事,精通汉语,是个中国通,有游山玩水、游历狩猎的习惯。

  英国军舰的统带上校舰长,为了保障领事去狩猎时的安全,决定先派出3名士兵,对沿途进行探访侦察。

  3名英国士兵驾驶一叶小舟,从宜昌出发,顺江而下。船到松滋县境内一小溪河时,不想遇到了当地打鱼的渔民。松滋乡野里的渔民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人,看他们长得怪异,还穿着奇装异服,心生胆怯大声呼叫并呵斥,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

  英国士兵怎么会听得懂松滋话,不知道怎么回答,被一群渔民围困,更不敢讲话,害怕得不得了。

  渔船上有胆子大的渔民,见他们不做声,认为他们软弱好欺,就跳到他们船上,抓住他们,要求他们停泊上岸。

  这时,一个见过世面的渔民过来劝阻:“这是洋人,目前国家为了安抚讨好他们,都不敢得罪,你们这样蛮横无理,小心政府把你们抓起来都杀了哦!”准备动手的渔民听他这么一说,吓得放了手。

  渔民将3个英国士兵,安排在岸上窝棚,看士兵饥饿,做了个拿手的沙道观鸡子火锅,请外国友人共进晚餐。

  但3个士兵被吓坏了,加上语言不通,见他们这么热情,更是怕渔民不怀好意或下毒,不敢吃也不敢贸然离开。

  英国的舰长长时间不见士兵回来,也害怕他们被当地的居民伤害,发电报给沙市领事馆,要求帮助寻找失踪的士兵。

  沙市领事馆接到电报后,不敢怠慢,连夜向荆宜施道署进行了汇报。道置观察使非常重视这件事,安排沙市的驻扎清兵,动用多艘船只沿江进行搜寻,终于在松滋找到了已经饿了几天的3个士兵。

  清兵向3个英国士兵说说明来意,向他们解释了渔民并无害他们的意思,他们才明白过来,向渔民脱帽致敬。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渔民为他们烤的荆沙锅盔,才与清兵一起回到沙市。

  这件真实的事件被刊登在1900年3月24号的《申报》上。虽然是个误会,但说明在火烧洋码头后,在外国士兵的心里,对沙市人民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因为反帝爱国斗争的震慑,英国于1897年5月底在沙市开设的领事馆,在20个月后,即1899年1月就匆匆裁撤。所以驻宜昌、沙市的外国领事和士兵心里如此畏惧,也就不足为怪了。

  □余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