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寒冰 有一种味道叫监利! 这是一场烹饪大厨的新年联欢!一场监利满汉全席的盛宴。 临近岁末,31支代表队,69名厨师齐聚容城。国宴菊花豆腐,千禧松鼠鱼,玉沙鱼糕,八宝葫芦鸭,砂锅乌龟等81道美味佳肴激烈角逐;传统名菜,地方特色小吃,百年老字号,名特优农产品等竞相展示,给监利送上了平安暖心的祝福和精神上的慰藉,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新年仪式感。 好东西大家都爱吃,正所谓:“口之于味,有同嗜焉。”监利人的口味以家常菜为主,省钱、省事,显诚意。偶有客来,主人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拉家常,从容不迫,视若等闲。“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一场烹饪将理性、技艺、传统、梦想和现实结合得多么紧密。 “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丰富的食材资源让监利的饮食颇具湖乡特色,如朱河的滑鱼,毛市佬面点,汪桥的千张子,网市的棺材钉子鱼,太平桥的团子,新沟三蒸等乡土菜,无不冲击着人们的味蕾。监利九孔莲藕,品如小儿手臂,切片清炒,泛着淡蓝的光泽,那就到位了;筒子骨炖湖藕,香气四溢,粉糯十足。监利鸭多,鸭蛋也多,老百姓擅于腌制。监利的咸鸭蛋有白壳和青壳两种,蛋白柔软,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芯硬,入口味如嚼蜡。尤其端午前后的鸭蛋,筷子扎下去,吱地一声红油溢出,蛋黄通红油亮。 酱菜制作起于何时,我无从考证,但监利上了年岁的人,个个都有这手艺,像酱萝卜、洋姜,豌豆酱、麦子酱,都是令人胃口大开的下饭菜。 记得儿时,每年冬至后,家家户户开始忙碌,为过年做准备。腊鱼腊肉还算稀罕,熬糖打豆腐、杵糍粑、做汤圆每家都要准备。乡下有语“熬糖打豆腐,不称老师傅”,说的是再有经验的人,也可能会因火候等原因而失误,这讲究方法技术。 其实有特色的吃食,再土、再草根也有市场。这不,有人在吆喝“挺糕”,有钱吃挺糕,无钱看打挺;“西湖的老菱角,用杉木甑蒸滴,又老又香”,那是我们儿时共同的美食记忆,是童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人员流通越趋频繁,监利餐饮行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像北京烤鸭,新疆涮羊肉,广州鲍鱼,澳洲龙虾,在各大酒店也能尝鲜。 监利餐桌上的臭桂鱼是无心插柳的产物。据说早年间扬州有盐商回到徽州老家养老,不能忘怀长江桂鱼之鲜美,遂雇人从江边将桂鱼挑运至徽州。当时没有保鲜设备,挑夫虽然事前将桂鱼用盐腌制,但运至徽州时仍然有些鱼发臭。没想到,这种发臭的桂鱼经过烹饪,居然有一股独特味道,肉质紧实,臭中带香,让人回味无穷。于是,臭桂鱼便在徽州推而广之,成为当地一道名菜,也被慧眼独具的监利餐饮人端上了餐桌。 为招揽顾客,兴兴凯瑞酒店、恒福、嘉裕酒店等各大酒楼不失时机地推出天南海北菜肴,“宫廷菜”“官府菜”“乡土菜”俱全,从美味中追寻民族文化的“根”。 技行天下,创享未来。监利市美食职业技能比武落下帷幕,大赛以“引领创业创新,树立技创品牌,营造能创氛围”为目标,促进技能、创业、创新融合贯通,为传承美食文化,推动监利经济发展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遗憾的是炒米糖、印粑子、梅干腌菜、鲊糊椒……这些“姆妈菜”“土菜”没有呈现,少了一些原味与乡愁,叫人心里有些空落。总之,作为监利人,口味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兼容并包,于营养有帮助,于味觉有新奇的体验。对待文化,何尝不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