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庆妮 近年来,荆州市认真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数字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仍呈现出“大农业、小生产、小主体”特征。为此,必须主动适应全球数字化发展潮流,以打造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契机,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主攻方向,通过对传统农业充智赋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补齐数字基建短板。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荆州市存在明显短板。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将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成立由市县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发改、商务、供销、财政、文旅、人社、经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数字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通过“新基建”推进农村互联网、5G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建设荆州高新区国家级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以科技园区、企业实体、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农民生活为核心,建立“荆农云”大数据平台,为基层提供技术、文化、生活等全方位公共信息服务。配置环境传感、远程监测、视频监控、信息交换等设施设备,打造田间管理、农技农机服务、农商农旅融合、生态保护、共享农场、乡村直播等综合数字化平台和乡村数字网站。充分发挥荆州高新区国家级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引领作用,形成既接地气又上星云的数字农业发展软硬件支撑,对接全国、全省12316工作体系,打造功能完备的12316农业服务平台。 切实促进数字技术转化。数字技术要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促进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数字化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结合荆州实际,全面引导IT行业服务“三农”,建立农民农事生产生活一码通、一卡通、一网通、网网通,实现资源、环境、医疗、教育、交通、供销等具体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和监测、预警、服务智能化,满足农民对数字化技术、资源信息的消费需要。加大数字“扫盲”力度,培养“产消合一”的数字劳动者,提高新型农民职业化程度和数字化应用能力。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农民爱用、常用、易用、好用的手机APP,开展手机农务通APP、12316微信公众号等使用培训与宣传推广,让手机尽快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加大数字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推广力度,尽快将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结合乡村数字网站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深化“政府+邮乐购站点+数字惠农网站”运营模式,整合农业农村部门及邮政企业服务“三农”资源,探索一站多用、共建共用模式。 注重培育数字经济规模。规模化是数字化的前提。尤其在数字农业发展初期,规模经济效益更容易抵消数字农业的投资成本。要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大宗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休闲农业网上营销、放心农资网络下乡等现代农业经销活动。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推进农业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深化农产品产销衔接,提高产需双方信息获取和处理效率。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通等环节智能种养系统、重大疫病(病虫害)监测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12316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和农产品消费数据研判系统,力争全市建设8个智慧农业产业园、100个左右数字农业种养基地,形成集团效应。打造荆州高新区数字农业发展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示范区,引领农业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推介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软硬件,辐射带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及乡村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 大力提升数字治理实效。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建立以村民为中心,政府主导,企业、营运商共同参与,政民、政企、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数字乡村多主体协同建设与治理模式。认真总结江陵县颜闸村美丽乡村数字建设经验,力争2022年每个乡镇有1-2个行政村推广实施。搭建乡村数字门户网站,建设乡村基础数据库和居民户管理数据库,绘制乡村电子地图,推行网上应用示范和物联网应用示范,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办事”。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资源共享,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水平。 全面推动数字商旅创新。发展数字商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大力推广沙市区岑河童装电子商务成功经验,支持县、乡、村整合数字商旅资源,注重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地方美食品品牌,按照“数字化+产业化+公司化+电商+农户”发展路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产销衔接,带动农民增收。鼓励电商企业、电商平台、惠农数字网站运营商,将要素资源下沉到村、服务到户。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运营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确保农产品出得来、出得快、卖得好,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一村一品一店”省级示范村达500个。以县或乡为单元,统筹建设电商产业园、创业园、孵化基地等,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机制,完善产品加工、分级包装、仓储物流、产品展示等基础设施,为创业电商主体做大做强提供项目孵化、电商代运营、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创新乡村智慧旅游,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乡村,加强5G网络、5G+AR导游、网红打卡、智能传感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方面实现“透明化”的智慧景区,提供实时热力、客流来源、客流趋势、应急预警等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惠泽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