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洪湖往事

第011版:洪湖往事

三洗礼

    婴儿在一岁之前,洪湖老新堤人用三次民俗礼仪活动,对新生儿予以美好的祝福,被称为三洗礼。

    三洗礼也叫三喜礼,分别是在婴儿诞生后的第三天、一个月与一周岁时,给他进行盆浴洗礼、满月洗礼和抓周洗礼的祈福仪式,是老新堤生日文化中的重要内涵。

    新生儿的第一次洗礼仪式,叫“洗三”。这次活动不因旧时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而桎梏,一定得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选择吉时举行盆浴洗礼仪式。

    事先,祭拜祖先是洗三仪式的前奏。这时,一家主要成员要沐浴更衣,铜盆净手,在祖宗牌位前焚烧用红纸包裹、写有“今逢某孙洗三之期,特备禀钞若干焚化孝奉,祈求某祖庇佑”字样的纸钱,向列祖列宗禀报开枝散叶添丁之喜,以表达感恩先祖之意。

    之后,洗三仪式进入主要环节,孩子的直系亲属都得到场,其场所多选择在孩子诞生的房间。如果是名门望族的家庭,仪式或会在家族祠堂专门的厢房举行。洗三沐浴仪式时常由婴儿的祖母主持,用于给孩子洗三的浴盆和辅佐器具,也十分讲究。

    一般而言,要依照阴阳五行太极观点,根据孩子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诞生的“八字”布置浴盆。如果缺木的,就必须使用木盆,缺金的应当使用金、银、铜盆,缺火的室内就得放置个木炭火盆,缺土的定要摆放一钵带泥土的花盆。

    洗三仪式中给婴儿行洗浴礼,只有夏季时才是真正的入盆沐浴。其它季节只是象征性的,并不刻意要求把娶儿周身洗得十分干净,特别是冬季,往往只是由祖母腕托孩子,用热毛巾擦擦就礼成了。

    洗浴礼完成后,压轴戏转由婴儿的祖父来完成。其中有两幕传统剧情要上演,一是祖父要向孩子赠送金、银、玛瑙、琥珀等材质的挂件,其中送玉佩居多,以祝福孙辈喻玉君子,玉树临风,成就高雅人品。二是祖父还要给孩子取个有意义的乳名或者学名,意寓家族血脉传承有序。

    祖父给婴儿赐名,乳名一般以自然界生命力强的贱物为称,狗、牛、虎、石、铁、草、树等物,再加一二个字就行。这些司空见惯的乳名虽然有些俗气,但寄托着旺盛康安之意,如二狗剩、石三伢子、小铁牛等等,多为常见题材,举一反三,不一而论,寓意命硬好养活。

    而在取学名方面,就不能太随意了,要引经据典,取出家族的富强与杰出的希望来。同时亦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将孩子命中或缺的一物,在名字上给予置补。

    若缺木的孩子,名字中的字体偏旁,带上个有木的为好。如缺金、缺火、缺水、缺土的孩子名字中,用有金旁、火字旁、三点水,土旁、玉旁的文字以作照命之应。总之要遵循周易太极八卦,相生相克的原理,才能赋于孩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成全家族对孩子和谐万安的希冀。

    在传统的婴儿洗三礼后的二十余天,第二次起满月的洗礼,又接踵而至。

    起满月顾名思义,是起动满月庆宴,给婴儿又一次洗礼的简释。这时婴儿经过亲人一个月的呵护成长,身体茁壮,是该向世人崭露头角的时候了。主家也借此机会,正式向亲朋致爱以宴宾形式,宣告婴儿诞生健康成长的喜讯,同时接受亲友们的当面祝福。

    起满月的中心内容,是摆席请客。其中主要贵宾是婴儿的嫁嫁(gaga)与嫁嫁爹爹,还包括他们家的儿女连襟等亲戚,也就是婴儿母亲的娘家人。

    嫁嫁是老新堤人对外祖母的简略俗称,全称为嫁嫁佬妈,而婴儿的外祖父则叫嫁嫁爹爹。这种地方通俗称谓,与北方人称佬佬、佬爷是同义词。

    起满月的庆宴,铁定在婴儿诞生后的一个月举行,一般不会提前或延期。庆宴之前,婴儿的祖父母,必须提前向亲家一族,送上染红了外壳的熟鸡蛋进行报喜。

    婴儿起满月活动的规模,视婴儿家权势地位和经济状况丰俭由人,尚无定律。富有的人家张灯结彩,邀京汉剧名伶喝个堂会,或包上一场皮影戏,在一流酒楼,请名厨掌勺大摆宴席,桌上三道点、八盘八碗以酬来宾。而一般家庭,则在自家中堂挂上红灯笼,庭外燃放几挂鞭炮,制造喜庆声势。同样,也置办几桌酒肴款待亲朋,以标志婴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二次庆贺洗礼。

    不管起满月的规模大小,赴宴宾客身份高低,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那就是新生儿的生母,在满月宴请的过程中,一定要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在堂屋亮相,接受亲人们的祝福。这也是封建社会时,地位低下的儿媳妇“母以子为贵”,难得登大雅之堂的机会。这种堂而皇之到厅堂与尊长贵客同聚一处,到大堂作客现象,大约是新堤人称小媳妇为“堂客”之由的诠释之一。

    给婴儿起满月的祝福洗礼,又是亲人相聚的红会头,是老新堤生辰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约定俗成,无论宴礼档次如何,喜庆形式是简便还是隆重,都是婴儿家贴本邀请亲朋好友赴宴的会头。这个起满月的特殊宴请礼仪,与其它红会头不同的特点在于不会收受礼金,只象征性收纳一点亲朋好友的祝贺礼物。

    收取象征性的祝礼,在参加满月宴的嫁嫁佬妈等亲属中,表现得犹为有特点。届时赴宴,婴儿母亲的娘家女眷们,都会带着竹编的朱漆篮子,内装糯米(江米)、鸡蛋,盖上红布头,外带老母鸡等物,相约结伴送到婴儿家,给孕妇催乳滋补身体。由于竹篮装米,“竹”与“祝”字同音,所以这种形式叫“送祝米”。

    由此可见,起满月的东道主所用的庆贺洗礼排场与宴席费用,与来宾贺礼的价值相较,会有很大的差距,简而言之是亏了大本钱了。于是,过去在新堤地区,就有了“赔本的满月,赚钱的生”说法。

    当然,新堤人讲究礼尚往来,不会令东道主一亏再亏。接下来婴儿一周岁生日洗礼活动,就会以“赚钱的生”之传统民俗法则,来弥补起满月时的亏空。

    因此,所有应邀参加婴儿的一岁生日洗礼庆典的亲朋好友,每人都是要“出大汗”的,意思就是得以钱为礼送上贺资。

    如果某亲戚朋友,特别是娘家人,没有正当理由,只在婴儿起满月时蹭了便宜酒肴的享用,而没送礼金参加婴儿抓周洗礼活动,就会被人们鄙视为尖狡吝啬之徒。或许,还会获得“皮筲箕不露水”的评价。

    于是,新堤俗语“人情大于债,头顶锅来卖”就警示人们吃这便宜宴席,欠了人家人情,哪怕砸锅卖铁,必须遵守一礼还一礼的潜规则,也绝不能溜奸耍滑。

    虽然,参加婴儿一周岁的生日洗礼活动,少不了要赴宴喝酒。但是,这次周岁志庆洗礼活动的重点,却不在酒席上,而是在为婴儿举行的抓周仪式中。

    抓周洗礼活动,当然也是新堤乡土气息浓郁、颇具地方特色的生日文化积淀。

    当天,婴儿要穿上凸显喜庆色彩的盛装,眉心间一定要点上朱砂红痣。据说这样做,具有避邪通慧作用和天资洞开的好兆头。

    告别婴儿阶段的标志是以抓周洗礼为界定,此后孩子就要被称为儿童了。因此抓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光节点。其抓周的人生舞台,特别选择在堂屋的三台式八仙桌上。

    首先,婴儿的至亲要双手将抓周的小寿星扶着,从地上起步,拾级擎上长板凳,再跃上桌面准备抓周洗礼。

    这种传统仪式,是男婴的,则有三榜夺魁、直取三元入天台的含意;是女婴的,就隐寓着凤凰三点头,将来有旺夫、旺家、旺子孙的好运势。

    抓周的桌子上所摆放的物件,也有一定来由,大都由婴儿的血亲长辈一人摆上一件,并由主持人记录在簿,一般多放上寿桃、长寿面、发糕、诗书、尺子、针线等轻巧些的吉祥物品。

    这些物件放好,抓周的寿星坐在桌子中央,司仪就会宣布抓周仪式开始。这时亲人们众星捧月,都特别关注洗礼的主角会随机抓住什么,更重要的是围观者,能根据婴儿抓起的东西,即兴附会出哪些好彩头的语言和诗意。

    勿庸置疑,参加仪式的措辞表达,雅俗皆宜,只在参与和快速反应之间,博得众人一乐和认可为佳。如果孩子同时抓住了笔和算盘,亲人们就会以“右手写,左手算,主意正,拿大端”的三言句,表示祝福。

    倘若小寿星抓住了口琴或者书本,有人则会临场发挥一幅“书画琴棋四艺会,蟾宫摘桂三榜中”的对联来喝彩。或者根据婴儿拿了棵葱的谐音,送上一句“聪明智慧无人比”等等吉祥话,都是初一十五赶好话说,图个吉利好兆头。反正不拘一格借题发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场面烘托得越乐趣、越喜庆为好。

    其中,婴儿抓到了谁事先摆放的物品,或者发言寓意好,寿星的父母就会奖励他一个小红包。于是,又派生出了一次次喜庆欢乐高潮。

    婴儿洗三、起满月、抓周三次洗礼活动,虽然都集中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一年内举行,似乎有点频繁,过于兴师动众。但是,这说明了长辈对有肩负光大门庭、传承血脉责任的孩子,寄托了多大的家族希望。

    佐证指出的是,在老新堤生辰民俗文化中,过去人们是不过十岁二十岁生日的,也就有了淡漠每年零散生日的理由。加之新堤人素有“男不三,女不四”的生日庆贺传统,忌讳男人过三十岁,女人过四十岁生日的寿辰。

    而且人们只重视天命(50岁)和花甲(60岁)寿诞庆典。后来的做寿志贺,又生怕过七十、八十岁的生日,会惊动了阎王爷,引来黑白无常带来折寿之忧,又产生了“偷生过,活到百”的说法。

    由此可见,过去老新堤人一生中,能够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过的生日的确屈指可数。反过来,再斟酌人们对婴儿三次洗礼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三连洗庆典的重要意义。

    三洗文化,具有地域传统特色和神圣庄严肃之内涵,作为一种民俗,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都会传承在人们的生活中永不衰落。倘若你亲历见证了洪湖人三次为婴儿洗礼过程的习俗风情,一定会为新堤质朴浓郁、又别具一格的生辰文化而赞叹不已。

    本版文章作者:陈厚权

    陈厚权,男,洪湖市新堤人,生于1953年。1972年5月到洪湖原种场务农,1975起在洪湖市棉纺织总厂工作至退休。从小爱好写作、雕塑、篆刻、摄影等,在书刊报纸与网络平台上发表过杂文、诗歌,长、中、短篇小说等作品。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