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林钊勤 在我家乡南方一场春雨过后,朋友邀请我到他家庄园的竹林去挖竹笋以及品尝竹笋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这里地处韩江下游,四面环水,这里的土地是韩江泥沙冲积而成,土壤疏松,富含多种矿物成分,竹子得天独厚,出产的竹笋,既嫩且甜,一直被人们视为珍品。看到竹林里冒出许多竹笋,有的刚露头,有的已有两三寸高。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春笋憋了整整一个寒冬,攒足了力气,吸饱了风霜雪雨,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悄悄拱开了坚硬的地壳,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庄主立马开始挖笋,只见庄主认真地看着土地,然后挥起锄头,小心翼翼地一点儿一点儿挖着,不到一会功夫我就看到了笋尖。我也不能闲着,拿着专用的铁锹去挖竹笋,挖竹笋是技术活,因为我们不懂,挖了半天才没几个。朋友很客气地说,你不会挖,别弄脏了衣服。看他很娴熟地操作,轻轻地一敲,一个白花花的竹笋就到手了,很快就装满一大篮子。剥笋也有技巧,只见他用刀在笋的中段划一道口子,然后顺着剥掉外壳,这样既快又不伤指甲。 朋友向我介绍说:“春笋是挺拔而起的傲气小年轻,个头大比较好挖。冬笋不但是懒懒窝在地里的敦厚小肥宅,个头小而且不露头,寻找冬笋绝对是个技术活;挖笋人凭多年积累的经验,还要懂得观察竹梢朝向和土壤状况,生生‘嗅出’小肥宅的藏身之处。若是没经验,多半是过笋而不见,落个两手空空,徒劳而返。” 我又了解刚出土的竹笋最佳口味是4小时内,竹笋在厨师熟练的刀功下,竹笋被分成了笋块、笋丝、笋粒、笋衣几个部分,不同部位口感不同,厨师便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烹调。厨师介绍说:“中间的笋块是整个竹笋中口感最适中的部分,当然用来焖鸭笋、煮笋汤,其他不同部位,还可以炒粿条、狮头鹅掌焖笋丝,做笋粿、鲜笋海鲜汤、鲜笋饺以及炒笋饭等,还可以制作香甜酥脆的笋丝烙。”厨师还说:“在饭店做大厨,如果做竹笋汤,一定多煲点笋汤留着。在做别的菜时,就兑一点笋汤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 大概过了2小时左右,林林总总的竹笋菜弄了15种,一顿丰盛诱人的竹笋宴,等着我们细细品尝。难怪诗圣杜甫也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