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第015版:文学副刊

锔碗匠

    我还记得周树人在一篇散文中提到过。我那时就纳闷:“一个破碗,有必要请人补吗?就算补了,也丑啊,用起来不大气啊。”后来我才知道,旧中国农村的广大农民处在贫苦之中,补一个碗比买一个碗还稍微便宜点,因此锔碗匠依旧有市场。

    俗语云“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用来说锔碗匠挺适合的。补碗是老百姓的口语,书面语叫做锔碗。什么叫锔碗呢?就是把打破的碗修补起来的技术。

    有的师傅除了会锔碗,还会锔盆、锔缸、锔茶壶等,统称之为“锔瓷”。据说这门手艺在中国传承了一千多年了,直到三十多年前还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锔匠。锔瓷又分为细活、粗活。当年满清八旗子弟吃着百姓的膏血,无所事事,整日赏花养鸟、玩瓷藏玉,一旦有紫砂壶或玉器坠地迸裂,要是舍不得丢的话,只有偷偷找锔匠修补。熟稔的锔匠经验丰富,看着裂纹因势利导,还根据瓷器、玉器的高低档次,选用金、银、铜锔钉,锔的时候可以弄出花卉或者枝叶的图案,稍经修饰,便可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锔瓷的粗活就是锔市井百姓的饭碗、水缸等等。粗活除了材料的使用简陋一点,流程是一样的。

    二十多年前,我在监利城区上班。有一次去朋友家里玩,他拿出一个青花瓷的大碗给我看,大碗下还用木盘子托着。不知道是他心慌,还是碗边的釉太滑,碗一下子从木盘子里溜出来,在地上摔成了两瓣。我看见他惊愕得连下把都合不上了。我责怪自己,“我真不该来呀,害你摔碎了碗。”

    他伤心得几乎要流下眼泪,看他样子很舍不得这碗。我在一旁劝道:“这么精致的青花瓷碗,既然碎了,舍不得丢的话,还可以找锔匠修补。”我便找来了街头的锔碗匠牛师傅。

    牛师傅干这行三十多年了,他补的水缸,用起来滴水不漏。牛师傅进门后,放下了担子,取出小抽屉里的金钢钻、钳子、小锤子、刷子、矿石粉、锔钉等物件。

    牛师傅坐在小板凳上,将一块厚布搭在膝盖上,再用小刷子把碎碗的里里外外刷得干干净净。接着,把两瓣破碗拼起来,用小绳捆扎好,再用二郎指敲一敲,确保破碗严丝合缝。

    此时,牛师傅拿出钻器在碗上钻孔。钻器,有弦,有圆轴,有金钢钻头。只见他抓住轴顶帽子,反复来回拉动弦弓,迫使金钢钻头不断地旋转,在缝隙边钻出一排小孔眼。孔眼钻好了,便可以上锔钉了。

    牛师傅从盒子里取出了金黄色的锔钉。这锔钉是用细铅丝做的,一头有弯钩,一头没有弯钩,弯过来也就像钉书针一样。牛师傅将锔钉弯钩插进孔眼,再用尖嘴钳子弯了另一头,插进另一个的孔眼。上了一个锔钉,紧接着又上第二个、第三个……

    锔钉全都插好了,还必须用小锤子敲实,才可以解掉捆碗的小绳。最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要用抹油灰磨平裂痕处。这个碗静放一天之后,就基本恢复了原状。虽然看起来有一点破纹,但聊胜于无了。

    我朋友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锔碗匠,没有想到弄得这么好。”

    锔碗这门民间传统手艺,体现出的是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历朝历代的衰败都是从纸醉金迷、奢靡淫侈盛行开始的,因此要想拥有长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来自民间手艺人的工艺,影响三教九流的生活。但流传到现在,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这样的艺人不应该消失,应该在这个物欲横流、温情缺失的现代社会里留下一席之地。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刘基分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