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06

“挑战”鸣凤山

    □李未

    鸣凤山,位于湖北远安县城以西,属荆山山脉,系丛山中耸立的一座独立山峰,海拔仅408米,但相对高差达266米,且两面朝阳、三面环水、四面断崖、五龙拱顶,其地形山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山气质,因其“如凤之将啸”,为楚人所崇拜之祥瑞。也正因为如此,早在1500年前,信道者即凿石梯登山,劈岩石修庙,筑成“鸣凤大观”。

    这个夏日,晴空万里、惠风徐徐,是我选择的登山“吉日”,于是一行结伴,驱车百里,兴致勃勃,甚至是雄心勃勃地来到鸣凤山下,举目瞭望金顶,环顾眼前沮河,走过文化长廊……原来鸣凤山还是个不大不小的4A景区,从地理位置看,它属于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置身风景优美的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我似乎有点明白了,鸣凤山的灵气、福气、仙气不只是来自于高耸独立的山峰和高大独特的金顶,还来自于鸣凤山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走进湿地公园,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两个巨大的红色石刻字“鸣凤”,它引导着我们走过沮河桥,沿着沮河边的林荫道步行前往登山的“头天门”。

    这里路随水曲,蜿蜒曲折,环境优雅,景致宜人,沿途的各种景观令人好奇:有“色若丹霞、灿若织锦”的鸣凤山“丹霞苑”;有山形似大象吸水、如“像眼”的岩壁石缝,为历代香客投石求子的“多子岩”;有传说中观音菩萨在此降伏作恶老虎、警示百兽的“观音帽”;有被云雾缭绕、老虎栖身的“云霞洞”……走过横跨沮河的拦水坝,便是鸣凤山的第一道关口“头天门”了,这里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鸣凤山山崖如刀劈,石阶步道则是顺势而凿,顺其自然的原始山道,高低不平,宽窄不一,极不规整,还青苔铺面,不像一些名山步道是经过维修改良,甚至是“另辟蹊径”、用现代材料筑就的标准化栈道。

    在登山的途中,为了鼓干劲、争上游,我用目测给自己设定了阶段性目标,让目标引领前行,而每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我都会坐下来歇歇脚,回望山下走过的路,瞭望临近山体的雄姿,眺望高楼林立的远安县城,再选择好角度,拍下若干自己欣赏的景致。

    就这样,我与同伴在希望中前行,在“竞争”中努力,终于登到了距离金顶不远的“仪明岗”,此时,我们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不懈努力,1370级石阶被我们踩在脚下,我们终于登上了鸣凤山的制高点金顶。矗立在金顶的鸣凤大观依山凿石而建,有三层四殿,红石墙、琉璃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我站在鸣凤大观大殿的外廊上,顿感凉风习习,神清气爽,一时间,登顶的疲劳似乎烟消云散了。放眼望去,远安县城尽收眼底,虽然现代化的高楼林立,但从金顶的视角看,这座县城依然掩映在绿水青山间,似仙境,如童话,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啊!

    我们下山是原路返回的,可能心情不一样了吧,作为胜利的“征服者”,一时忘了疼痛和疲惫,脚下也轻松了不少,不知不觉中似乎还找到了下行的“窍门”。

    走出山门,坐在文化长廊里,回顾登山的过程,鸣凤山太险,北神道太陡,上山不易,下山更难,上坡气喘吁吁,下坡“连滚带爬”,一个来回,正好56分钟,与我56年走过的生活之路一样曲折、同样风险。有幸的是,我把握住了,挺过来了,虽然也满头大汗,腰酸腿疼,心有余悸,但是却满怀喜悦,神清气爽,无比欣慰。

    ,既是一次健身运动,它让我体验到了健康之路的艰难,坚持不懈的重要;也是一次健康活动,它让我体会到了人生之路的艰辛,坚定不移的重要。

    此次“挑战”鸣凤山,关键不在于“征服”与否,而在于我的身体得到检验,心灵得到升华!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