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母亲的味道

    监利团子。

    □田原瑭

    有母亲守望的地方就是故乡。元宵节我们急匆匆地赶回去,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有母亲大人在高堂。没有母亲的家就像偶尔聚在一起的几块鹅卵石,是松散的,是经不起颠簸的;也是乏味的,缺少乐趣的。父母亲又被称为高堂。高堂是指房屋的正室厅堂,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没有了父母亲,高堂也就倒塌了,故乡也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但是明月一年又一年升起,就像母亲一年又一年等待儿女的归来,我们在明月中还能看到母亲的笑脸,好像母亲就在我们的身边。

    元宵节我们总喜欢吃一碗母亲做的汤圆,汤圆把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连接在母亲的周围,就像水泥把鹅卵石紧紧地连接在周围一样。监利人的心事更饱满,监利母亲用团子把一个家庭紧紧地包裹在一起。团子团子,这名字里面就有把子女们团结在一起的意思。我们的口味都是母亲培养的,团子的味道就是母亲留传给我们的味道。监利人的口味不嗜好辣但可以吃辣,监利人也不嗜好咸但不怕咸,监利人也不嗜好淡但可以适应淡,监利人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汤圆只有一棵红枣那么大,但监利团子有一个苹果那么大,这就是监利母亲的心意。

    其实监利团子不是正月十五才做的,我的母亲过了正月初二就准备做团子了:儿女们什么时候离开,母亲的团子就在离开的前一天端到桌子上来。元宵节不能提前,但母亲的团子早早就准备下了;母亲还要让儿女们带着团子离开,儿女们走多远,母亲的团子就能跟着走多远。监利人忘不了团子,其实是忘不了母亲。每一个监利人都会说:我母亲亲手做的团子才是最好吃的团子。这其实也是忘不了!汤圆里面可以包裹芝麻红糖和果仁,监利团子却可以包罗万象。有的母亲喜欢包腊肉胡萝卜,有的母亲喜欢包腊肉腊干子,辣椒大蒜梅干菜都可以包到团子芯中来,成分越多味道越好,监利母亲的包容就这样在团子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我从小就喜欢吃团子,团子中的腊香味让我欲罢不能,我可以一口气吃五个团子,按重量计算应该有一斤多。上学的时候,到了快放学的时候就满脑子都是团子了,走在放学的路上也格外有劲,就像一个蹦蹦跳跳的皮球,那时候有红色花纹的小皮球也只有团子这么大。回到家里就闻到团子香,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香味,但灶头的香味蓬蓬勃勃,我加快脚步,像有甜蜜的绳索把我捆绑到柴火灶前,我在柴火灶前低下头来,像一只灵敏的狗,一下子就在一大堆草木灰中找到了让心灵颤抖的美味。这是母亲的味道第一次在我的心中烙下印记,也是不孝的儿子第一次记住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话很少,好像她所有的言语都包到团子中了。母亲也不与人争吵,她始终都没有准备好用于争吵的语言,到后来也没有了争吵的心事。我听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是的。别人的言语像沸水一样翻腾,把死的说成活的,把红的说成白的,她沉落到水底,像一枚团子一样圆融,团子入水的响声就是:是的。我早年特别不满意母亲没有自己的观点,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才知道母亲的心量是多么的大!

    北方的槐树到了南方很少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我像一棵北方来的槐树缓慢地成长。到了元宵节就有了回家的理由,即使是灰溜溜的回家,母亲也是带着笑脸。母亲不声不响地把一筲箕米淘洗干净,静静地守在十公分的小藕煤炉子旁边,把糙米蒸一个多小时。等到七分熟的糙米冷却之后,母亲又带着满心的喜悦,端了米到街上去磨碎。磨完米回来,母亲笑着说:今天的人真多,都回来过节了!

    我准备动手帮母亲揉米芡。正在这时,有朋友上门来了,我们就坐在一起说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废话。母亲在厨房里没有任何声音。揉米芡是很需要一些力气的,揉米芡也会有很大的响动:有米芡在盆子里翻动的响声,也有盆子晃动的响声。我什么声音都没有听到,我只听到我自己和朋友得意的笑声,我至今都不明白我那时候为什么这么得意,灰溜溜地回来还这么得意。我也没有听到母亲炒团子芯子的声音;但我听到了母亲和隔壁一位母亲的说话的声音,和两位母亲畅快的笑声。她们的儿女都回来了,她们在交流心中的喜悦。我更放肆了,好像是我给母亲带来了幸福。我在贪婪地享受母爱,居然还能心安理得!一直到母亲端进来热气腾腾的团子,我们才暂时停止高谈阔论。我和朋友开始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吃母亲做的团子,一边喝酒一边继续大吹大擂,我和朋友在这样的时刻都觉得是幸福的。只有到了现在我才明白,我们在滥用母爱带来的幸福时刻。喝完酒我又和朋友一起出去了,我们还要到外面去抒发豪情。

    母亲的脸上一直带着笑容,看着我们出门,母亲不放心地说:喝了酒的,到了外面不要和人争吵。我当时居然嫌母亲的担心是多余的,我把一大堆用过的碗筷留给母亲去清洗,我扬长而去,我心底里却认为母亲是没有见识的。那晚的月亮特别的清亮,月亮的清辉其实也可以荡涤心胸的,我甚至在冉冉升起的圆月中模糊感到了一种纯净的力量,我的心中也朦胧涌动着某种美好的情感。这月亮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亲切,像一张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若隐若现的脸。但我喝了那么多的酒,我和朋友站在高处,就以为是站在了世界的最高处,我们错把行走在高处的一轮明月当成了远大前程。

    当我真正品尝出团子的滋味的时候,我在元宵节的前一夜就急着赶回去。月亮已经很圆满了,和十五的月亮没有什么区别,不仔细看就看不到半点不同。圆圆的月亮上就逗留了母亲的笑容,这笑容亘古不变。我在长江南的一个省份,回到母亲的身边就要从长江上过,想要吃到母亲亲手做的团子就要跨越长江。当时长江上没有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轮渡上的车子很多,车子排队已经到了两公里之外。我们的车子到了江边的时候,渡船突然停了,我的心一下子也随着江边的月亮一起落入到江水中。渡船上的工人也要吃饭,他们是吃饭去了,他们今天肯定吃到母亲做的团子了。渡船再次开动的时候,月亮的光辉已经洒满了宽阔的江面,天地之间好像没有界限了,江水和陆地也没有界限了,所有的界限都被月亮的光辉溶解了,好像清凉的光辉比火热的岩浆还更有力量,岩浆只有破坏力,而月光有不可思议的亲和力。

    我站在渡船上,我催赶着渡船行走。我看不到月亮的脚步,但月亮总是在我的前面牵引。在月光的笼罩之下,渡船也变得匆忙起来,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绳索在拉着渡船快速地奔向岸边。我们的车子终于上岸了,月光如水,我反倒觉得车子进入了水中,车子正在水上飞行。明朗的天空也忘记了时间的变换,好像正面对一个美丽的早晨,好像正开始一个崭新的人生。车子在一个三岔路口突然拐向了另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母亲所在的方向。我只好下车,这地方离母亲还有三公里。我的心里其实很高兴,我离母亲终于只有三公里了。我在月亮的光辉里畅游,母亲已经把我养大,我有能力游到母亲的身边。晚风带着很深的寒意,好像根本就不相信一个人的成长。只有天上的月亮在对我颔首,我走一步,她就点一下头。我已经看到家了,我看到了白色的墙壁,这墙壁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柔和格外的温暖。我感动地抬起头,我看到圆满的月亮在望着我笑,我这时候才突然明白,这就是母亲微笑着的脸。

    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能懂得:母亲的味道就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当我懂得这一点的时候,母亲已经没有力气为我做团子了,但母亲的力量已经留在了监利团子之中!团子就像是一片高悬在我头顶的明月,这片明月也高悬在我的心中,时刻召唤着我。又是一个元宵节到了,母亲在明净的天空守望。我在母亲的默默注视下行走,我在母亲的默默陪伴下行走;我行走更远,但离母亲却越来越近,有明月升起的地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