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穆王杀父自立,为人诟病,但他也没有浪费历史给予的机会,领导楚国继续前进,并为楚国贡献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楚庄王。 公元前614年,穆王死,子旅(侣)立,是为楚庄王。当时楚国国内外形势严峻,乱成了一锅粥。国外,晋国虎视眈眈,欺负庄王年幼新立,乘机挑衅,很多楚国的盟友纷纷转向投靠了晋国;国内,贵族野心勃勃,公子燮和子仪起兵造反。 公元前612年,楚国农业歉收,发生大饥荒,周边民族纷纷起兵反叛,搞得楚国人心惶惶,险些迁都避险。庄王采用大臣蔿贾的建议,擒贼擒王,先干掉带头挑事的庸国。庸国战力不俗,开始楚国吃了几次败仗,后来楚王采用骄兵之计,七战七败,把庸国主力引到临品(今湖北均县附近)进行决战。此时,秦国和巴国也派兵助阵。此战不仅慑服群夷,还彻底灭掉了庸国,巩固了楚国的后方,显示出楚庄王的不凡才智和王霸之略。 有古籍记载,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发任何政令,并声明有敢进谏的立即杀无赦。有个大臣叫伍举,进宫冒死劝谏,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说明楚庄王“不蜚不鸣”是故意为之。纵情声色,以观察忠奸动静,以鉴别清浊,整顿吏治。“淫乐”是一种手段,结果则是“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政治上焕然一新。正是经过“三年不鸣”,政治清明,君臣和睦,才使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上下一心,让楚国一蜚冲天,走上繁荣之路。 (曹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