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化研究

湘鄂西红6军的组建和发展及历史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制定的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多起武装起义。随后,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和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也全面展开。1928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军事工作大纲,其中要求各地建立的革命武装统定名为“红军”。在湘鄂西地区,创建革命武装的工作从未停止过。湘鄂西红军整编与改造的首要目标是加强中央控制及强化党的领导。1930年2月,在湘鄂西洪湖苏区有正式番号的中国红军——红6军创建成功。

    一、红6军的成立壮大了中国红军的队伍

    “八·七会议”中共制定有关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计划,力图在“白色恐怖”中依靠“工农德谟克拉西独裁”,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起一处红色天地。“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起义主力叶挺、贺龙军队一路南下,但不久败于潮汕,军队溃散。贺龙从广东经由香港至上海,后与周逸群等人回到湘西一带重新组织武装“卷土重来”,此为湘鄂西苏区及红军缘起之背景。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这一时期中央仅是要求工农革命军转变为红军,实际各地军队番号名称仍是自定,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甚至出现相同番号的情况,如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与湘鄂西苏区都有红四军番号。其中,红6军就先后组建了5支,既:东江地区的红6军、鄂西长阳红6军、赣西南苏区的红6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6军(1930年2月—1931年3月)以及洪湖新红6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6军就是创建湘鄂西根据地主要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以后,湖北鄂西的游击战争经过2年多的历史,遭了几次的挫折,在鄂西特委贯彻中共“六大”决议后,不到一年,从实际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利用洪湖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沿长江一带赤色区域,在近3万赤色群众拥护下,正式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逐步建立洪湖革命根据地,有力地促进洪湖地区革命斗争发展。

    党中央为加强湘鄂西红军的领导力量,相继派来许光达、王一鸣等人之后,又派柳直荀和孙德清、旷继勋等人到洪湖。1930年1月中旬,湖北省委代理书记的柳直荀以中央军委巡视员的身份来到洪湖,传达中央要求红独第1师2个纵队尽快会合,升编为红6军,再与贺龙的红4军会师,成立红2军团的指示。

    红6军建立前经过4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27年10月,戴家场秋收暴动后诞生的第一支洪湖赤卫队,队长彭国材。根据中央《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中关于湖北的暴动“应自鄂南开始……”。洪湖戴家场暴动,是中国共产党继江西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在全国秋收暴动的时序上位列第3。1927年9月10日,戴家场暴动首战告捷,打响洪湖地区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揭开鄂中区秋收暴动的序幕,建立党领导的第一支鄂西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第4军。随后,建立了一批秘密农民协会,扩大了游击队,同年10月,诞生的第一支洪湖赤卫队,成为鄂中特委领导的一支基干武装。1928年元月下旬,贺龙、周逸群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组成湘西北特委到洪湖开展武装斗争,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将工农革命第4军编入中国共产党湖北沔阳工农革命军第5军第3大队。

    第二个时期,1929年3月,在洪湖船头嘴成立洪湖(鄂西)游击大队,大队长邹资生。下辖两个中队,后增至4个中队。到1928年底,在洪湖、在同湖、大沙湖、白露湖等处开辟了若干小块较为巩固的红色区域或较大面积的游击区域。1929年3月,中共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江陵沙岗召开,着重传达“六大”决议和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会后,鄂西特委将江陵、石首、监利3县游击大队合编为洪湖(鄂西)游击大队。

    第三个时期,1929年8月,在洪湖三屋墩成立洪湖游击总队(亦称鄂西游击总队),总队长周逸群,参谋长段德昌,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共千余人。1929年夏秋,洪湖根据地初步形成,其面积横亘数百里,普遍建立了苏区乡苏维埃政权,极大地震惊国民党反动派当局。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游击大队得到相当发展。鄂西特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部队建设,将分散于各地的游击队集结于“洪湖边的三屋墩将鄂西游击大队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

    第四个时期,1929年12月,根据中央要求,在洪湖峰口将洪湖游击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段德昌,党代表周逸群,下辖2个纵队、10个中队,全师共约5000余人,枪1000多支。1929年11月,蒋介石与冯玉祥的战争,正在加紧准备,驻鄂西敌军的部份主力外调。鄂西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由此,洪湖地区诞生第一支中国红军——红6军。

    红6军是由洪湖红军中央独立师改编的。1930年2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鄂西特委在监利汪家桥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师扩编为红军第6军,孙德清、旷继勋先后任军长,政委周逸群,副军长段德昌,参谋长许光达任。红6军下辖3个纵队,一纵队司令员段德昌,政委王鹤,下辖4个大队;二纵队司令员段玉林,政委许光达,下辖3个大队;三纵队是由当地“神兵”改编的,因在长阳游击交通不畅,与军部联系较少。全军共约6000余人。同时,组成了中共红6军前敌委员会,前委委员由军长孙德清、一二纵队司令段德昌、段玉林,一、二纵队兵士徐昌贤、张传贤,特委指定王鹤,加中央派来一位负责党务的同志共7人组成。红6军军部设在洪湖峰口,红军主力在洪湖沿岸恢复和发展,立即开展反“清乡”斗争。军部设司令部,政治部等机关,并设教导大队负责培养干部,旷继勋就职后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积极开展斗争,继续扩大战果。从而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相辅相助,协同作战的武装力量体系,使革命根据地的有了坚强的武装支撑,对湘鄂西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有力地保证洪湖革命根据地开辟。

    为进一步推进各地军事武装正规化,中央在军队编制、名称等问题上多次调整。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对于各地组建起来的暴动武装,要求“乡村用农民革命军,城市用工人革命军……全称工农革命军”,意为共产党军队是工农群众的武装。1928年2月,共产国际要求中共中央要“组织红军部队——以备这些部队渐次联合而成全国的中国红军”。但直到1928年5月中共中央才正式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红军之编制,试用三五制,即以十二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五排为一连,五连为一团,五团为一师,每师共四千五百人。以将各地军队从旗帜、编制、组织系统上都转变为红军。

    (待续)□廖雪琴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