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从新发展理念到“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荆州的“颜值”也越来越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之以恒推动美丽荆州建设,荆州接连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国字牌”荣誉,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较大提升。 一是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发挥巨大效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2016年开始,就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走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机关和社区,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环保宣传片品牌“环保天天行”,举办和承办荆州市环保书画展、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日、长江大保护之荆江巨变成效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接受到沉浸式、体验式的宣传教育,也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理念基本形成。 二是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做好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环节。我们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荆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等系列文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议程,生态环境项目被优先计划、资金被优先保障、工程被优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建成。先后完善了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督办检查考核评估机制等系列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项批示,今年以来,以专题会议形式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8次,通过刚性制度约束,倒逼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提升。 三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绿色生态屏障不断筑牢。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始终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以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环保督察整改等一系列“硬核”措施。打好蓝天保卫战,多管齐下管控大气污染源,禁烧垃圾秸秆、禁燃高污染煤锅炉、禁燃放鞭炮,治理扬尘、治理汽车尾气、治理油烟。五年来,完成30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243家“散乱污”、150家无组织排放以及93家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打好碧水保卫战,多措并举推进长江大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四湖总干渠源头治理,推进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治理黑臭水体等。国家考核断面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中心城区7条黑臭水体均不黑不臭,第三方评估满意度均在90%以上。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31.2万户、公厕1765座,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5%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多方发力推进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修复、受污染地块修复,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六年来,荆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四是坚定不移推动节能降碳,经济发展的绿色“基因”更加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做好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三篇文章”。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整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同时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玖龙纸业项目稳步推进,一大批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在荆州大地落地生根,实现了降碳、减排、增效三大目标。在农业经济方面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洪湖的莲藕、石首的鸭蛙稻、监利小龙虾卖到了世界各地,已经成为荆州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全面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自觉”。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诸多成就的取得,其关键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环节,不断深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筹牵头作用,汇聚形成全市上下统筹协调、统一行动、各负其责的整体合力。严格落实《荆州市委和市政府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落实的生态环境工作长效机制。 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执法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的保障。必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构建各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行动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推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多惠及民生。生态环境好不好,人民群众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受益者,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根本宗旨,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守护好荆州大地的绿水青山黑土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好空气,让“荆州蓝”常驻荆州。要继续加大对长江流域、洪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生态惠民、利民、富民成效更加显著。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的政治任务,是对荆州发展的科学谋划,也是荆州转型赶超的历史机遇。关键时刻要有关键担当,生态环境部门必须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把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切实发挥生态环保铁军精神,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之中。 (作者系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