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声超 荆州是我的桑梓故土,也是养育我60载的精神家园。在荆楚文化的大家族中,馔肴餐饮文化是楚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的丰硕成果之一。 沙市人对饮食是十分挑剔的,一要爽口、二要实惠、三要便宜。“落口消”这一沙市的时令小吃,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从未听说过,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记忆犹新。“落口消”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吃了口里不长疱。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种深受老中青少喜欢的食品。 我的母亲便会制作这一项手艺。制作“落口消”,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要将纯糯米浸泡2个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成浆、加入糖精,让甜味溶入浆中,然后用勺子刮平于白铁盘中,用蒸气蒸熟。有点像现在的手工米粉,蒸熟后用竹杠子晒干凉却,冷却完毕将成熟的饼叠好切成像米粉一样宽,寸金糖一样短的形状,放在太阳下用席子摊开让太阳曝晒,让水份完全蒸发。待干后用簸箕装着,待食客来了就现炸现卖。炸出来的效果蓬松白如雪,新鲜爽口,入口即化不需要咬,当时售价为3分钱一包,5分钱包一大包。我的2个姐姐负责包装。由于当时我们家地处毛家巷毗邻中山路,这里有东方红剧院、人民电影院、沙市美舞厅、好公道酒楼,是当时沙市最热闹的地段,人流如潮、门庭若市。不少人到东方红剧院看戏,都会花上5分钱,购买一包落口消品尝,并啧啧称赞说:烟台的苹果、河北的鸭梨,都比不上贺嫂子的落口消好吃。 后来,遗憾的是,我母亲进了一家工厂,做了一名炊事员。落口消这一手艺没有在我们这一代薪火相传延续。如今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美食充斥着市场,但我还是十分怀念母亲做的落口消。 美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乡愁。美食之美,因人而异,因时而易,难以忘怀,不能磨灭。这些儿时、少年、青年、老年的味觉记忆,伴随了我一生,牵挂了我一生,激励我一生,也将影响我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