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粽子

    □刘贵昌

    当人们吃粽子,解开层层包裹粽子的粽叶的时侯,一股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当晶莹雪白的糯米粽子吃到嘴里时,只有感叹造物天珍的美。

    端午时节,人们都要吃那柔软绵长的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尤其以我国江湘流域最盛。

    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它本是先民们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又因屈原被放逐江湘,其深感楚国衰微,振兴无望,报国之志终不得实现,在五月五日(五月初五)忧愤投汩罗江自殒。于是,每年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还要门楣插艾、划龙舟等活动,以示纪念。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特别是每个家里包起粽子来也格外倾心。

    关于粽子也有讲究。

    首先,要准备好粽叶。临端午时节,人们到河边岸上、堰塘水边采来芦苇的叶子(俗称缭叶),把叶子放锅中用旺火煮熟,再捞出放大盆一线缸里凉水浸泡,这样可随时取用。煮熟的缭叶又香又牢,包的粽子既不会破损,味道又挌外鲜美。

    其次是包粽子。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主人家先找来些许麻绳或纤维绳绑在大椅子的靠背上,再把浸泡、淘洗好的糯米放在旁边,然后选好两片搭配好的缭叶,折叠成漏斗状装上糯米,分层包起来。一边包一边用麻绳把它扎紧。扎好的粽子就像一个个鲜活的菱角,真是精致玲珑。手巧的人包起来既快,又紧、又好看,轻松自如。如果你是初学者,即使忙得满头大汗,包的粽子总是松紧无度,棱角不尖,丑陋不堪。非行家里手把教才可,否则也会是徒劳而无功的。

    最后是煮粽子。先把包好的粽子连成一串串,这样主人好计数,拿起来也方便。把粽子放锅中,加好水,用慢火、小火煮大约两个钟头左右,满屋子里便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煮熟的粽子放在锅里多熬一会儿时间,等凉了后再捞出来用清水泡着,这样粽子才不会变味。

    端午时节,一家人欢聚一堂,过端午,吃粽子,诉衷肠,其乐融融。老人们还不忘咪点儿小酒,真是好不惬意!人们吃着可口香甜的粽子,讲着粽子的故事,纪念和传承着屈原及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单位:姚集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