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第015版:文学副刊

水缸杂忆

    □安频

    回首看昔日,有很多东西随着时间渐行渐远,甚至永远地消失了,譬如陶瓷水缸、木制水桶。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十几岁时,家里有几个大小不一的陶瓷水缸,大的用来装水,小的用来装酒、装米。

    家里的水缸,是从乡镇的杂货铺买来的。那时没有自来水,要吃水得去河里或水井里打水挑回家。因为不可能每天去挑水,所以几乎每家每户均买了上宽下窄中间大的陶瓷水缸来储水。这些水缸大多是用特殊泥土烧制而成的,内外刷了一层釉质,看起来,摸起来光溜溜的。买水缸的时候,父亲倒了一桶水进去,看缸漏不漏。确定无漏水后,才会把缸买回去。为了防止破碎,我的母亲还请来舅舅,编织大藤箩,再把水缸放在里面挑回去。水缸买回家后,母亲请木匠师傅制作了盖子。这采用杉树制作的盖子,经久耐用,无需刷油漆。舀水的瓢是半剖的粗竹节,很耐用。

    每家每户都有几对用杉木制造的木桶,它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挑水的,另一种是用来挑水给农作物浇水施肥的。两者有点区别,挑水的桶略小,提手用杉木片削刨成半圆形;浇水施肥的提手用竹片做成,木桶外还箍了几圈铁丝。缸口要是有了一点破损,就用桐油贴着。老百姓过日子,只能如此。水缸与我们一刻也不能分离,老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有了它,就会感觉踏实。

    村东有一片水塘,里面的水清澈、干净、清甜,每到夏天,长着很多的荷叶荷花以及莲蓬。水边有洗衣服的嫂子们,说说笑笑,很热闹。她们在石头上捶完衣服,到水里洗一遍,捏干后就走了。

    在水塘边的埠头上站定,丢下一只水桶将水提上来后,再丢另一只木桶下去提水。两个木桶不要装得太满,太满的话,挑起来行走的时候会泼掉很多。每家每户的男子用两头带钩的绳子勾住木桶,再挑起扁担挑回厨房,将桶里的水倒进水缸里,直至装满为止。

    我读高中的时候,曾尝试着去河边挑水,因为力气没有练出来,我只能挑起两个大半桶水。我把裤脚卷起来去舀水,有时把裤脚弄湿了,一长一短,看起来很狼狈。为了防止水荡,就将水边的荷叶摘了,盖在水桶上。这样的话,挑起来的时候,水便平稳一些。将两桶水倒在了缸里,再把荷叶顶在头上,笑嘻嘻地走出门去。有时候天热,这荷叶还可以遮太阳哩。

    虽说只是两个半桶水,但当扁担压在我肩膀上时,我的双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一直在抖,胸口在吼,有一种快跪下的感觉。绳子的长短也有技巧,放长了,水桶拖地;缩短了,挑水费力。但我会屈服吗?——不会!我拽着水桶绳子,艰难地站起来,向前迈出了步子。

    路本来就凹凸不平,走起路来自然是跌跌撞撞的了,我尽量保持着两只桶的平衡,不让水从桶中泼出来。左肩累了,就将扁担转到右肩。有时我要歇几次,坐在地上气喘吁吁,额头上全是汗水。我每挑一担水,母亲就奖励一角钱给我。在我很累时,想到一角钱可以买麻花、纸包糖,便立刻有精神了。

    母亲非常心疼我,说我家在高台上,上坡费力,叫我别挑了,担心我闪了腰。我说:“锻炼筋骨,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甩了大话,就算肩头磨破了皮也要挑满一缸水。在我的坚持下,不知道来回走了多少趟,才把水缸挑满。还有一次,实在挑不动了,就把桶歇在屋子的下面,把水桶分两次提上来,提完后,我累得瘫软在地上。

    挑水的经历,留在记忆的仓库里。那一缸清澈的水,倒映着世俗生活的幻影。那时的生活是苦的,而今追想起来,却是甜的了。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