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楚往事

荆史新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在荆州写的吗?

    □谢葵

    临江仙公园是荆州最大的公园,面积达到78公顷,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地方。

    很多人不解,叫临江公园就行了,何必画蛇添足加个“仙”字?笔者并未参与此公园的命名工作,只是揣测叫“临江仙”可能与一首词有关。因为“临江仙”是一个词牌,是唐教坊曲,双调小令,用作词调。

    网上有一种说法:

    1524年,明代文学家杨慎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此说绘声绘色,如临其境,不过并无史料支撑。据笔者所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从此家喻户晓,成为杨慎知名度最高的作品。

    而《廿一史弹词》是杨慎谪戍云南时所作,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传世后易名为《廿一史弹词》。它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杨慎只写了明朝以前。后人续作说明朝、说清朝等,乃称二十五史弹词。

    杨慎(1488—1559年)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今成都市新都区)。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杨慎之父杨廷和曾任首輔。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的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兴王朱厚熜自封地安陆(今湖北钟祥)赴京继位。厚熜抵京之前,杨廷和总理朝政37日,史称“中外倚以为安”。厚熜即位后,欲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帝,而杨廷和等则坚持认为继统同时应继嗣,应尊孝宗(朱祐樘)为皇考,生父只能为皇叔考。厚熜不得已,只好在嘉靖元年(1522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因此对杨廷和怀恨在心,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将其罢归故里新都。杨廷和离朝不久,厚熜即命大臣们商议称孝宗为“皇伯考”,生父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杨慎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率群臣伏阙哭争,结果一百多人遭到杖责,死十六人。此后,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原有兴献王墓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即钟祥显陵。

    杨慎侥幸未死,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所。杨慎在谪戍云南途中确实到过荆州。他离京启程时,续娶的妻子、即尚书黄珂的女儿黄峨(一作黄娥)伴送,由潞河(北运河)而南,溯长江西上,到荆州后,一乘舟归西蜀,一骑马赴云南。当时,他作了一首《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词云: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这首词的上阕写作者与妻子于江陵渡口分别的情景。一个南下荒僻的云南,一个乘舟返回遥远的西蜀,二人从此劳燕分飞,天各一方。词的下阕则移情于景,用“却羡”一词引入“双宿双飞”的“沙上鸟”,表达了对终身厮守的渴望;又用月圆人不圆反衬二人的哀怨之情,把满腔离愁别绪写得深挚凄婉,感人至深。

    除了这首词,他还有《江陵別內》五言绝句四首:

    同泛洞庭波,独上西陵渡。孤棹溯寒流,天涯岁将暮。此际话离情,羁心忽自惊。佳期在何许,别恨转难平。萧条滇海曲,相思隔寒燠。蕙风悲摇心,菵露愁沾足。山高瘴疠多,鸿雁少经过。故园千万里,夜夜梦烟萝。

    杨慎还有《南乡子·荆州元夕》六首,可见他到荆州是1524年“天涯岁将暮”的时候,逗留了月馀,直到次年元宵节后,才启程赴云南(是年张居正出生)。《升庵长短句》有一首《清平乐》为证:

    扁舟解缆,春满江南岸。灯火街头月正半,客里年华又换。倚遍阑干影斜,行人回首天涯。沙市桥南草色,章台寺里梅花。

    杨慎后半生在云南度过,他著述等身,为云南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昆明滇池边的西山高峣,苍翠浓郁的绿林中,掩映着红墙碧瓦、古朴雅致的升庵祠和建于祠堂正殿及左右两侧厢房内的“杨升庵纪念馆”。

    杨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明史·杨慎传》)他在荆州作过《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以“临江仙”为公园命名,未尝不可,但不够明晰显豁,毕竟这个词牌的作品很多。故作此短文,略加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