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荆楚往事

江津琐忆
南湖“万玉”平楚园

    □陈礼荣

    荆州南湖在地方上比较有名,是因为杜甫晚年寓居此地时,因其当时有友人郑审“尝构亭其上”,故诗圣曾多次前来做客,因而曾写下《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等诸多诗篇,常为后人所传诵之故。现查阅清乾隆版《荆州府志》,在卷之五“山川”中,专设有“南湖”词条,其文中称:“在城南三里,唐郑审谪江陵,尝构亭其上。”现今看来,这南湖应当是古长江故道南移后潴留于陆地之中的一泓水面,而以其与荆州城垣的方位而得名,它今天的位置,当在长江大学校园一带。

    明朝中后期,在古南湖地面上建有一座私家园林“平楚园”,它的主人,乃右副都御史、福建巡抚张汝济。

    张汝济,为明湖广江陵县人,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先后在隆庆、万历两朝为官,始任江西临川知县,后擢兵部主选司主事、吏部郎中,继擢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等,后以朝廷右副都御史衔巡抚福建。在此期间,日本封建领主丰臣秀吉首次基本统一了这个岛国,企图向大明王朝的藩属国朝鲜肆意扩张,而沿海的倭寇海匪更是猖獗异常,经常在闽、浙一带豋陆骚扰百姓。

    张汝济上任后,通过多种渠道侦察到丰臣秀吉在日本列岛已经动员了30余万兵力,建造了千余艘战舰,并在名古屋屯积了大量粮草,积极准备向朝鲜及大明王朝发动侵略战争。面对这一严重祸患,他锐意整顿水师,加强实战训练,对来犯的倭寇进行了有力地还击,并随时准备迎击日本兵船的侵犯,以确保海防安全。不料张汝济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片忠心,却遭到了小人嫉妒与算计,他们借口张汝济是前首辅张居正的同乡(二人关系曾十分友善)而不停地纠问弹劾,昏庸的神宗皇帝听信谗言,罢了张汝济的官。对于这种极不公正的待遇,张汝济却十分坦然地说:“吾从江陵公踪迹始末甚明,言者岂能不诬我、且功德我?我日者拮据兵事,食不下咽,今翩翩归矣。”

    张汝济回到故里荆州,在南湖构筑了这座“平楚园”。在园中,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玉山房”,终日吟咏其中。故在乾隆版的《荆州府志》卷之二十一“第宅”篇中,专设一则“平楚园”词条,其文称:“在南湖,张中丞汝济别墅。茂林修竹,芳香数里。又筑万玉山房终老焉。”

    与张汝济同为湖广籍同乡的国子监祭酒曾朝节(湖南临武人)专门给平楚园撰有一篇《万玉山房说》。在这篇文章中,这位在科考殿试中高中探花、直接授之以翰林院编修的大才子洋洋洒洒地写道:张汝济一生爱竹,在自家的园子里竟种竹万竿,题称“万玉”。这是因为他即将竹这种南方惯见植物直接视同为“白珩”(佩玉的一种),所以才会拥有这样一种借物托志的情操。接下来,作者由此生发开去,寄兴遣怀,感慨万端地写道:“竹之德,中虚而外直,体刚而用柔,善孰大于是!古人有爱竹者,取其能医俗耳,不足以窥竹之全。夫万玉备矣,或者公之爱,以此也。”

    由于张汝济的万玉山房成为当时楚地士人景仰的一处名胜,因而同样为湖广籍同乡的李维桢(京山人)也给平楚园写过一首题为《万玉山房》的诗:“少日谈经处,琅讦十亩荫。双扉寒雨掩,孤榻白云深。业已垂汗青,终焉托素心。何如山吏部,把臂入中林。”李维桢是张汝济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同年”,壮岁时曾历河南、江西、四川等行省参政,继而进迁为浙江按察使,他浮沉外僚几近三十年;直到天启初才复出,累官礼部尚,主持修纂《神宗实录》,终于给乡先贤张居正还了一份公道。

    张汝济去世后,是“公安三袁”的长兄袁宗道亲笔摄写的《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墓志铭》。文中写道,张汝济本系山东汶上县人,是过继给荆州右卫的军官司月泉之为后,故跟从养父姓,名叫司傅野;当其中进后,才认祖归宗,恢复姓张。袁宗道称:“公(张汝济)既归里,杜门息交,适意林水,寄兴毫素。以薜萝为衽席,指鸥鹭为友朋。升沈苦乐,视如昨梦矣。”

    在袁宗道眼里,平楚园是张汝济晚岁生话的乐园,“公生平守道直躬,中外洞然无町畦。居闲以图史自娱,其道古今得失,若观掌纹。对客挥麈,听者忘倦。”他还这样写道:“吾万竹山房,苍翠腾崚,高者捎云,下者拂牖,寒涛清耳,浓荫覆席。得老是中,岂不万倍中丞乐乎!”

    历史上有记载说,张汝济的曾孙叫张士甄,在明亡请兴后荣登顺治六年进士榜;选庶吉士,授编修。其后累官迁至刑部尚书。因其持法平允,务从宽大,改礼部,又转吏部等,也算得上是个出名人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