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楚往事

治荆名臣③
以廉为姓的维族名臣——廉希宪

    □谢葵

    北京海淀区有个魏公村,著名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就在這一带。此地在元朝时是畏兀儿(维吾尔)官员的宅寓及其家族墓地之所在,因敕封“魏国公”的布鲁海牙及其子廉希宪家族都葬于此而得名。

    廉希宪(1231年-1280年)之父布鲁海牙跟随成吉思汗征战,被任命为燕南诸路肃政廉访使(主管司法刑狱和官吏考科),任命的当天,恰好第二个儿子出生,他说:“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因此,给儿子取名廉希宪。

    1249年,廉希宪19岁被召入王府为怯薛(宫廷卫士),忽必烈对他很是器重。廉希宪曾两次出镇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重用良将,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浑都海,平定关陇,旋即升任平章政事。在拥戴忽必烈和平定关陇的过程,不仅显示了廉希宪的军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善于审时度势,临事镇定,处理问题果断的政治家。此后,廉希宪以中书右丞和中书平章政事先后在中央和京兆、山东、北京、江陵等地任职,为元朝初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翊赞中枢整饬朝纲

    中统二年(1261年)春,希宪奉诏还朝,入中书省;五月,授中书平章政事。他在朝廷秉公执法,有几个著名的事例。激浊扬清知人善任

    史天泽(1202年-1275年)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为开创元帝国的一统江山,多有建树。当时有人说他党羽众多,权威过甚,恐怕要谋反。忽必烈怕他势力过大,准备将其罢官。廉希宪极力解释说,史天泽帮助陛下打天下,劳苦功高,遭人嫉妒,请千万不可听信谗言,要罢免他就连我一起罢免。忽必烈反复思考,改变了主意,史天泽得以幸免。

    又一次,忽必烈因听信诬告,命令他诛杀四川帅钦察,廉希宪说:“钦察大帅,以一小人言被诛,民心必骇,收系至此,与讼者廷对,然后明其罪於天下为宜。”于是诏二人对质,其后查明事无实据,钦察得以保全。

    秉公执法不计得失

    至元六年(1269年),一次,忽必烈下诏大赦京城囚徒。一个西域商人匿赞马丁也被释放,廉希宪因为告假,不在京城,不知此事。匿赞马丁的仇家上告到忽必烈那里,廉希宪认为有大赦的诏书,匿赞马丁可以被释放,补上自己的签名。忽必烈很不满意,至元七年正月(1270年),廉希宪被罢官。他居家四年,以读书、教子为务。

    后来,忽必烈问廉希宪在家做什么,侍臣说他闭门读书。忽必烈听了,就叹息道:“读书固朕所教,然读之而不肯用,多读何为?”一向忌恨廉希宪的阿合玛害怕廉希宪东山再起,于己不利,就趁机进谗说:“希宪日与妻子宴乐尔。”忽必烈听了怒斥道:“希宪清贫,何从宴设!”不久,忽必烈就起用廉希宪任北京行省长官,镇抚辽东。

    疾恶如仇进贤若渴

    廉希宪任平章政事的时候,正遇上拥有权势的大奸臣阿合马总揽国家的财务大权。至元五年(1268年),始建御史台,继设各道提刑按察司。当时阿合马说:“庶务责成诸路,钱谷付之转运,今绳治之如此,事何由办?”希宪说:“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若去之,使上下专恣贪暴,事岂可集耶!”阿合马无言以对。

    有一次,廉希宪生病,医生说需要砂糖,当时的砂糖是稀有的东西,阿合马派人送来两斤,被廉希宪拒之门外,他说:“使此物果能活人,吾终不以奸人所与求活也。”

    阿合马贪赃枉法,搜刮钱财,在各地强占民田,同时挟权经商,获取四方之利,在家中设置总库。他还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拥有妻妾400余人,荒淫到了极点。后来由于与同伙分赃不均,互相揭发,致使案情败露。忽必烈委托中书省进行审理查处,可是,中书省的几位大臣谁也不敢彻查此事。

    正在朝廷左右为难之际,廉希宪挺身而出,毅然决定亲自审理这个案件。经过详细审问和调查,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人赃俱在,罪行属实,阿合马及其党羽得到了应有惩罚。抑制近幸不畏权贵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二月,诏起廉希宪为中书右丞、北京等处行中书省事,用意是要他防东道诸王、驸马跋扈或生异心。希宪至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察知有西域人自称驸马,在城外扎营,敲诈勒索。即遣吏逮捕假“驸马”,此人初尚踞傲,竟直入省堂坐榻上,希宪下令拖下来下跪,责他私设公堂违法,这人哀求免死,连夜拔营逃走。

    忽必烈的妹妹鲁国长公主与驸马打猎时经常踏坏百姓的庄稼,百姓既敢怒不敢言。廉希宪知道后,严加查办,公主出一万五千贯钱赔偿受害百姓,从此再也不敢滋扰百姓了。

    忽必烈说:“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他回答说:“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

    廉希宪最崇拜唐代的魏徵,他说:“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认为秉忠直言是做臣子的本分。他每次上朝议事,都是直陈利弊得失,在朝堂上丝毫不留情面,忽必烈说:

    “卿昔事朕王府,多所容受,今为天子臣,乃尔木强耶?”希宪回答:“王府事轻,天下事重,一或面从,天下将受其害,臣非不自爱也。”

    治荆有方百废俱兴

    至元十二年(1275年)四月,元朝右丞相阿里海牙领兵沿长江进至沙市。在沙市的北面,原有南平王国高季兴为了抗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开掘的“高氏三海”,刚好当年干旱无雨,恃水为防的预设阵地失效。阿里海牙率元军从干涸的湖底取道向沙市进攻,“城不下,纵火攻之”。风仗火势,火助兵威,一座繁华商埠顷刻化为乌有。元兵乘势杀入,宋军抵挡不住,沙市失陷,宋军都统程文亮战死,监镇司马梦求(司马光第五代孙)自尽。

    阿里海牙攻取江陵,奏请派朝廷重臣开府镇守。忽必烈乃派廉希宪以中书右丞行省江陵,授与他任命三品以下官员的权力。廉希宪临行前辞谢了忽必烈所赐财物,冒着酷暑直奔江陵。

    战火之后的江陵,满目疮痍,一片萧条。白天也紧闭城门,晚上严禁灯火,民心惊惶。希宪到达治所,当天就禁止抢掠,使商贩恢复贸易;令士兵各自归营,非调发不许擅自出军营一步;下令打开城门,撤去关卡,取消宵禁;录用原宋宣抚、制置两司幕僚,宋官归降者使仍任旧职。于是政事初理,人心渐安。

    南宋为了防御元军,引沮漳河水注入古杨水故道,使之形成“四柜”,但并未阻挡蒙古铁骑,淹没之地却有数百万亩。战事过后,急需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廉希宪命令决堤放水,开垦良田,颁给百姓耕种,承诺三年不收租,三年后减半收租。当时公安水灾,他调拨沙市储备粮二十万斛,用以赈济公安县饥民。

    阿里海牙在对宋作战中,在湖广俘降民三千八百户为奴,称为“驱口”。驱口不能与其他阶层通婚,子子孙孙永为奴隶。廉希宪下令:凡是杀害俘虏者一律按杀害平民治罪;俘虏如果患病被遗弃,允许他人收养,病愈后原来的主人不能索要;订立文书典卖妻子儿女的人,加重治罪,并没收非法所得。

    希宪在荆州,首先登记原宋朝官吏中的能人,以备选取和咨询,还挑选了20多人,根据才能授任相应的官职,并无猜疑之心。有人提出异议,廉希宪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这些前朝旧官吏晋见元朝官员,都争相送礼,遭到他的严厉斥责:“汝等身仍故官,或不次迁擢,当念圣恩,尽力报效。今所馈者,若皆己物,我取之为非义;一或系官,事同盗窃;若敛于民,不为无罪。宜戒慎之。”

    行贿者惭愧谢罪离去,当地官场风气为之一振。

    廉希宪服膺汉学,热爱尊重儒家文化,有“廉孟子”之称。地方秩序刚刚稳定,他又大力兴办学校,选择教官,购置经典书籍,天明时亲自到学校讲课,以鼓励学生。曾经拆了官舍,恢复竹林书院,购书一万四千卷,入学者与日俱增。

    廉希宪的德政声名远播,思州(今贵州岑巩县)、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土官田、杨二氏及宋重庆守官赵定应,都越过边境率民众归顺。他拒绝接受诸官献金,但所献的奴隶则接受之,然后释放回家,被释放的人于是自称“廉民”。

    此事上奏朝廷,忽必烈称赞说:“先朝非用兵不可得地,今希宪能令数千百里外越境纳土,其治化可见也。”

    廉希宪兴利除弊,这使荆州很快出现了勃勃生机。几年后,忽必烈将他调回京师。廉希宪临行时,“囊橐萧然,琴书自随而已。”江陵百姓号泣遮道,留之不得,都争先恐后画像建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元十四年(1277年)春,廉希宪奉召还朝。当时有人建议设立门下省,忽必烈认为门下省侍中非希宪不可。后因阿合马反对,门下省没有建立,希宪也从此闲居养病。

    廉希宪病情好转,忽必烈高兴地说:“卿得良医,疾向愈矣。”廉希宪回答:“医持善药以疗臣疾,苟能戒慎,则诚如圣谕;设或肆惰,良医何益?”忽必烈悟出,这是廉希宪在“以医讽谏”,对他愈加敬重,又派太子前往探病,希宪病重之际仍然不忘劝谏之责,他说:

    “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不然,日就沉疴,不可药矣。”

    廉希宪临终时叮嘱儿孙说:“丈夫见义勇为,祸福无预于己,谓皋陶、后稷、周公、召公为不可及,是自弃也。天下事苟无牵制,三代可复也。汝读《狄梁公传》乎?梁公有大节,为不肖子所坠,汝辈宜慎之!”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故,终年50岁。大德八年(1304年),追封魏国公。廉希宪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是元朝开国功臣。但他虽位高权重,却能以“大丈夫见义勇为,祸福不足以动摇”自警,从不考虑个人的进退荣辱。他一生清贫廉洁,刚直不阿,善于招抚,不事杀戮。所至之处,招徕流民,发展生产,减轻赋税,维持治安。他在近30年的政治生涯中,忠于职守,体察民间疾苦,并致力于除暴安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宋濂曾在《元史》评论说:“希宪在中书,振举纲维,综劾名实,汰逐冗滥,裁抑侥幸,兴利除害,事无不便,当时翕然称治,典章文物,粲然可考。”

    因为廉希宪是少数民族,又因元朝国祚短,所以其知名度不高。纵观他一生的业绩,与其它朝代中优秀的汉族官员相比也毫不逊色。他正如天山吹来的一缕清风,飘过元代政坛,涤荡出一方净土,留下清廉、刚直和高洁,令后人敬仰!

    (参考文献《元史·廉希宪》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