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十六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间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 |
|
 |
②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这期间他潜心攻读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又研究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 |
|
 |
③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刘备觉得要成大事,必须得有有智谋的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后来刘备被蔡氏兄弟追杀,飞跃檀溪,逃到襄阳的水镜庄。 |
|
 |
④水镜庄里有个著名隐士司马徽,人称“好好先生”,又叫“水镜先生”,很会鉴赏人才。当时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都曾经向他求学问道,研究东汉如何实现暴力转型。 |
|
 |
⑤刘备求才心切,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徽很谦虚,就说:“我不过是一介书生,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卧龙就是诸葛亮,而凤雏则是庞统。 |
|
 |
⑥司马徽在与刘备的交谈中,看出刘备是个杰出人才,能认清天下大势,就把卧龙推荐给了刘备。之后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