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超 “世上有一类人,当他遇到他无法理解的超世俗的事情时,便会用自己的价值尺度,把这件事变成他的杂货铺里一件符合他的价值观的商品才会安心。”这段话出自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的《君生我未生》,若非读罢此书,想必我也多少与这一类人有些沾边。单读开头,优美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般直涌心头,我也因此被吸引,有了读下去的兴趣。但我还不知道,原来这是一段相差34岁的旷世奇恋。 一位是获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奠基人、领军者杨南生,一位是荣获中国新闻界“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两个行业迵异、却有着同样高贵灵魂的人,在浩瀚的宇宙中仿佛穿越梦幻般相遇,长者虽年近耄耋,但内心的光辉与人格的魅力,在爱情面前又岂能为年龄所限制。他们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情完全可以打破一切约定俗成的藩篱、冲破任何阻拦的枷锁,像勇士一样不顾一切地冲锋,那正是爱情的纯粹、可贵和本真。 是的,“有邮差在,生活就充满诗意。”他们的爱情没有因年龄的差异、因居住地域的距离有一丝减淡,而是在98封书信和96封回信中,让爱情充满了诗意、让相见充满了珍惜。当杨南生离她而去之后,她再拾起重读之时,泪落如雨……平淡的文字里,却让人感受到压迫在心头的深沉情感。张严平在书中写道:“如果今生没有遇到他,我会感受到发自心灵的爱情吗?会感受到灵魂被切割般的痛苦吗?我会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与深度吗?我会看到滚滚红尘之上的星光吗?会像接受一件珍贵的礼物那样接受生活中的苦难吗?我会懂得,宽容与爱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吗?”这拷问般的“六问”,让我不得不好奇,杨南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知识贫瘠的我,在未读这本书之前,对“杨南生”这个名字只是有所耳闻,却不知道他鞠躬尽瘁、近乎传奇的一生,不知道他对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关于这段跨越年龄鸿沟的爱情,张严平在书中写道:“至今,我都坚信,爱与友谊没有年龄差距的障碍,知音必定存在于那些对生命,对人生,对美深深相契的心灵中。” 在杨南生去世后几年,张严平用日记与爱人对话,怀念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写下76本共300多万字的日记,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一个是大科学家,一个是大记者。但是让爱情发生的因素并不在于事业成就,而在于灵魂的旗鼓相当。张严平在创作谈中写道:“我愿把这本书捧在世人面前,因为我相信,这本书所传达的关于爱情、关于生命、关于灵魂、关于苦难、关于成长……等所有光明、温暖、美好、隽永的人生信念,都会在另外一个、十个、一百个……无数个频道相通的心灵中找到它的知音与共鸣。人与人相识不易,但灵魂终会认识灵魂。想象着,在这个世间有那么多相通相亲的灵魂,在不同的时空间静静地分享着彼此的生命信息,该是一种怎样的喜悦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