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特刊

荆州楚简:楚文字的主力军

    □潘灯

    楚国八百年,有20代楚王在荆州定都411年。这是楚国历史最辉煌、文化最灿烂的时期。楚人意志坚强,思想浪漫,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楚文字,即是楚先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曾几何时,楚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南方文化的代表,其文明程度可与西方古希腊文明并肩媲美。毫无疑问,楚文字作为楚文化的载体,对传播楚人思想,加强外界联络,成就宏图大业,均发挥了不朽的功劳。

    楚文字我们可以理解成纯粹的楚国文字和受楚国文字影响的他国文字。只要是受楚国影响,与楚文字结体、风格相近的文字,我们统称为楚系文字,简称楚文字。楚文字有简牍、帛书、金文、鸟虫书、玺印、封泥、金币、漆书等。这些种类,主要是依据楚文字的载体、表现形式和书写风格来进行区分的。楚简牍是楚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书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称“简”,书写在木片上的文字称“牍”。南方盛产竹,且地下水丰富,故遗留下来的多为简;北方气候干燥,天冷不宜竹子生长,故留传下来的多为牍。近年陆续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几乎都属楚系文字。据悉,目前发现的楚文字有20余万字,单字逾万个(含异体字)。迄今发现最早的简是曾侯乙墓简,发现最早的楚简是长沙五里牌简。

    荆州自1965年出土望山楚简到2021年出土王家咀楚简,半个多世纪以来,总计出土楚简近30批次,约6000枚,总字数在16万字左右。其内容包括卜筮祭祷、遣策、日书和法律文书、古籍等。荆州无论是从楚简出土批次,还是字数来看,都是资源最丰富的。荆州楚简均为科学发掘出土,其真实性、学术性毋庸置疑。去年王家咀出土的3200枚战国楚简,其《孔子曰》《诗经》和乐谱,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文字一般铸刻在青铜器上,字数往往不多,字形或饱满厚重,或婉转纤细,有庄严之感。出于便捷的需要,简牍、帛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帛易腐,简牍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之中,得以幸存。楚简是直接书于竹简上的文字,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书写风貌。由于时代、地域、书手的不同,故楚简风格多样。其运笔灵动飘逸,线条以弧曲为主,笔致肥瘦、刚柔相济。字中横画多向右上昂,头粗尾细,故有“蝌蚪文”一说。起笔多用圆笔,字形宽扁,结体诡谲,字距疏朗。相对其他楚简而言,荆州楚简尤为正宗,它很好地诠释了楚人崇尚浪漫的艺术精神和富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荆州,不乏古文字和楚简专门人才。已故楚简专家滕壬生,从荆州走出去的古文字大家李家浩、黄锡全,楚简书法家杨随震,楚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楚简研究专家赵晓斌、蒋鲁敬,他们都在为荆州楚简发扬光大,呕心沥血默默付出。

    荆州楚简,正蓄势待发,为续写荆州历史,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

    潘灯:原名潘传国,1974年2月出生于湖北潜江,师从汉上书家樊中岳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荆州市文联委员,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会会长,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荆州潘灯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专利“书法回田格”发明人。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首批“草根艺术家”。荣获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湖北省最高文艺奖)。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