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学历史

千秋碧血洒湘鄂艰苦卓绝战荆襄
湘鄂西红色革命历史简述

    1930年,红六军建立,壮大了革命力量;4月中旬,鄂西苏维埃五县政府的成立,开启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崭新阶段。随着红六军、红四军胜利会师,红二军团成立,洪湖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革命形势一片大好。1930年10月上旬,湘鄂西特委正式成立,湘鄂西根据地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12月,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召开和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正式形成。在党的领导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三次反围剿和抗击水灾的胜利,用无畏的精神和献血捍卫了胜利果实,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革命战歌。

    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9年12月,鄂西特委在石首县根据地袁家铺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鄂西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湖北省委派代表与会指导。大会由周逸群、万涛和段德昌等组成的主席团主持。党代会上,代表们就党的任务、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了《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等12个文件。《关于鄂西党目前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分析了鄂西政治经济状况与革命形势,这个决议案的通过,为鄂西地区的工作制定了正确的行动纲领。

    大会通过的《关于鄂西党的组织决议案》,回顾了鄂西党的组织发展历程,检讨了鄂西党的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途径。决议案确定了工作的中心区域“党应集中力量去谋发展”。决议案还规定要“建立支部生活”“健全地方党部及其工作”等。

    大会全面部署了鄂西地区的各项工作,组成新的鄂西特委领导机关。接着举行二届一次特委会议,选举周逸群、众鸣、文化3人组成常委会,周逸群为书记。特委机关设在沙市。

    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体现了党的“六大”的基本路线,其主要精神是符合鄂西地区革命斗争实际的,对鄂西地区后来革命斗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某些错误和缺点,对鄂西日后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红六军和鄂西五县

    联县政府成立

    鄂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正是蒋桂军阀混战和鄂西各派国民党军阀争斗日益剧烈之时。会后,鄂西特委趁国民党军阀混战及阶级矛盾尖锐之机,积极贯彻鄂西“二大”的各项决议,特别是力争扩大红军和发展游击战争,完成建立“数县联合政权”等任务。1929年12月中旬,特委遵照中央指示,在峰口将鄂西游击总队升编为“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亦称中央独立师),段德昌任师长,下辖3个纵队。

    1930年2月5日,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第二两个纵队在监利汪家桥会师。鄂西特委及时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中央计划,并举行全体官兵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孙德清(不久因病离职,由邝继勋接任),政治委员周逸群。下辖3个纵队。此外,鄂西特委为加强党对红六军的领导,改进红六军的政治工作,以特委和中央巡视员的名义,组成红六军党的前敌委员会。

    红六军的成立,完成了洪湖地区革命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集中的重大飞跃,适应了洪湖地区由游击战转变为一定规模的游击性运动战的需要,开创了鄂西地区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1930年1月,江陵县苏维埃政府成立。2月,石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袁家铺。同月,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拖船埠。3月,调弦口市苏维埃政府成立,鄂西特委迁至此地办公。在监利三区(分盐)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进一步推动了各县革命斗争的发展。

    鄂西特委认为,尽快建立县级以上的联县苏维埃政府,以统一根据地的各项政策、法令,加强对各县苏维埃政权的工作指导,既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又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遂决定于4月10日召开苏维埃代表建立联县政府。4月中旬,在调弦口皇陵庙召开包括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在内的5县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大会宣告成立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选举周逸群、万涛、彭之玉、屈阳春、戴补天等组成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周逸群为主席。鄂西五县联具政府的建立,是红六军和鄂西人民长期英勇斗争的结果。它使洪湖地区的根据地有了统一的行政领导机构,从而开始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新阶段。

    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所辖范围,实际上包括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以及华容等县的大部分农村,拥有石首、潜江两座县城和藕池、调弦口、郝穴、沙岗峰口、府场、小河口、戴家场、汊河口、朱河、文塔等大小集镇数十座。石首的调弦口,驻着鄂西区党、政、军机关以及鄂西农民银行,是洪湖根据地这一时期的首府。

    红二军团建立及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洪湖根据地及湘鄂边根据地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湘鄂西地区革命斗争的迅速发展。

    1930年5月间,红六军执行省委关于东进的指示,前锋直抵汉阳县蔡甸镇。这时,中央和鄂西特委一再指示红六军西返,与贺龙在湘鄂边组建的红四军会师。兴军西移至沔阳县的沙湖休整,将第一、第二纵队改为十六、十七两师,十六师由王一鸣任师长,王鹤任政委;十七师由许光达任师长,李剑如任政委。

    贺龙率领的红四军,遵照中央指示,按鄂西特委的要求,自3月初开始由鹤峰东出,两次被沿途堵截的敌人挡回。6月2日第三次东出。6月14日,开抵松滋县刘家场,与松滋县委取得了联系,托其与红六军及公安县委联络。7月2日,红四军获悉红六军已占公安县城,于4日从西斋出发,下午两军会师。

    7月7日,两军前委在公安县城南平镇文庙举行联席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四军改为红二军,与红六军合并为红二军团并组成以周逸群为书记的红二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会。二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二军军长由贺龙兼任,政委朱勉之。六军军长邝继勋,政委由柳克明兼任。

    贺龙后来回忆到这一段经历时,对红二军团成立的意义作了深刻阐述。他在《湘鄂西初期的革命斗争》一文中写道:“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革命斗争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党的、人民革命事业的巨大胜利,是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巨大胜利。是党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开始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人农村并在那里依靠广大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建设农村根据地的巨大胜利。”

    红二军团在荆江两岸、襄河南北的军事行动,扫除了洪湖革命根据地内大部分白色据点,发展了苏维埃运动。石首、潜江县苏维埃政府迁进了县城,区、乡苏维埃政府也普遍建立。石首、江陵、监利等县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相继展开。各地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组织迅速增长。各地赤卫队成为配合红军、游击队作战及巩固根据地的重要力量。经济、教育、文化和卫生工作也有了一定发展。至此,洪湖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为新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湘鄂西中央分局、临时省委建立

    1931年1月7日,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陈绍禹)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权。

    3月,中共中央派夏曦到洪湖根据地,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开展“反右倾斗争”“改造各级党的领导”,推行新的“左”倾冒险主义。

    夏曦到达洪湖根据地后,将王明等在六届四中全会上的法宝“拥护国际路线”“反对立三路线”搬了过来,以否定湘鄂西党、政府及红军在长期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洪湖革命根据地健康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但是,由于这时反“围剿”斗争正激烈进行,党内一部分干部坚持正确路线,不久又发生水灾,因此,1931年上半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还没有全面取代湘鄂西根据地原有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特别是红九师接连取得的军事胜利,使根据地的形势依然得到新的发展。

    6月16日,中央分局在瞿家湾召开扩大会议,特委委员、各县县委书记及红军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湘鄂西临时省委。崔琪任书记,随后,又成立了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主席团由贺龙、万涛、夏曦3人组成。

    湘鄂西临时省委成立前后,对各地党组织进行调整,将原来的湘鄂边分特委改为湘鄂边特委,将宜昌分特委改为宜昌特委,并建立南华安中心县委和汉川中心县委,各县党组织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艰苦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湘鄂西党组织,在粉碎国民党的第一、二次“围剿”后,尽管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干扰,仍然得到较快发展。

    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

    反“围剿”斗争

    1931年7月,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与此同时,蒋介石又调集重兵,围攻洪湖革命根据地。此时,洪湖革命根据地兵力空虚,加之自7月份起,洪湖革命根据地发生了严重水灾,给养困难。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湘鄂西临时省委分析了敌情,8月3日,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九师下达任务进攻沙洋,开辟天门革命根据地。接着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又在周老嘴举行会议,决定九师之二十五团留守洪湖革命根据地,司令部率二十六团及教导营直出沙洋,与汉川独立团取得联系,在天门东北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8月10日,九师师部率二十六团和教导营北进,由二十五团在监沔边界掩护,于15日晚占领了潜江县城,潜江县革命委员会在县城重新成立。

    17日,段德昌指挥红九师二十六团和教导营进攻沙洋镇。经过反复拼杀,终于消灭了国民党守军。红九师占领沙洋后,从敌人文件中发现国民党远安县长的告急公函。该函称红三军之一部已入南漳,有进窥远安之势。红九师便向荆门挺进,以接应红三军主力返回洪湖。9月28日,万涛与红三军领导人会合。随后,红三军即经钟祥回师天门、岳口、张截港,返回洪湖革命根据地。

    红九师这次行动,胜利完成湘鄂西临时省委和军委交给的任务,从北面打破国民党军对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围攻,使潜江政权得以恢复,并占领天门的一部分地区,发展了荆门、天门一带的武装斗争。

    正当红九师长驱北进之际,国民党军向桃花山根据地发动进攻。石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动员群众踊跃参军,与国民党军作战。与此同时,石首县委还抓紧对国民党军进行策反工作,并收到一定成效。由于敌我兵力悬殊,桃花山游击队伤亡很大。接着,国民党军又在石首全县反复“清剿”,被屠杀的群众达数万之多。

    为了打击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恢复江南根据地,红九师二十五团在段玉林的率领下,于10月上旬秘密渡过长江,进人桃花山,与石首游击队会合,取得了一些胜利。回到江北后,二十五团和石首游击大队攻克了袁家铺、小河口横沟寺、新厂等地,恢复了石首江北革命根据地。

    公安革命武装也主动出击。在游击队的保护下,公安县建立起了几处联络站。这些联络站成为沟通公安以西各县与湘鄂西省党政机关联系的重要枢纽。与此同时,汉川独立团在天门、汉川等地连续战斗,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