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学历史

洪湖:红色水乡为革命胜利贡献力量

    洪湖孕育了长征主力部队之一

    土地革命时期,以洪湖苏区为核心、以瞿家湾为首府的湘鄂西苏区,是党领导创建的最早、范围最广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湘鄂西苏区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贺龙、周逸群同志创建的红四军、红六军和红二军团,是红二方面军的前身,部队主要力量诞生在洪湖地区。1938年,毛泽东在《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写道:“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洪湖牺牲了数十万革命英烈

    “洪湖水,长又长,人心向着共产党。”红军,在洪湖播下了革命种子,在洪湖深深植入“红色基因”。党和红军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践行,使湖区民众从思想上开始深刻认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各级党组织在洪湖地区陆续建立,家家户户为红军提供物资帮助,救护照顾红军伤病员,踊跃参加红军,为推动红军胜利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贺龙元帅一家为了革命牺牲7口人。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革命先辈在洪湖地区牺牲。七年鏖战,湘鄂西苏区走出了贺龙、许光达、贺炳炎、黄新廷、杨秀山等67位共和国开国将帅,洪湖地区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0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洪湖烈士多达3144人,洪湖人民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党早期的红色政权,用鲜血灌溉了党的萌芽。毛泽东同志将“贺龙式”的湘鄂西苏区,与“朱德毛泽东式”的井冈山根据地、“李文林式”的东固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式”的赣东北根据地并列,誉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四种模式。

    洪湖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共和国经典歌剧《洪湖赤卫

    队》中韩英的这句唱段,深刻体现了红军高昂革命斗志、永葆革命精神的理想信念,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题中之义,也是洪湖赤卫队员刘绍南、彭国材、贺闯等原型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

    为纪念湘鄂西苏区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国务院于1957年为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1978年批准建立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这是除人民英雄纪念碑外,由国务院撰写碑文的唯一一座纪念碑。除此之外,洪湖境内有4座烈士纪念碑,分别由贺龙、徐向前、王震、邓颖超题词;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的门牌题词,这在全国非常罕见。

    洪湖传承着伟大精神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红军来到洪湖,是洪湖地区近现代历史上一次伟大思想革命,留下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是洪湖发展赶超的宝贵财富。

    红军时期,苏区军民抗洪水、保家园,留下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洪湖精神”。1998年,特大洪水肆虐长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洪湖发出抗洪总动员令,在洪湖书写伟大的抗洪精神。革命常思洪湖水,重整行装再出发。红军在洪湖留下的精神遗产,将转化为洪湖党员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激励洪湖人民全力建设红色洪湖、绿色洪湖、金色洪湖,将指引洪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走向更远更光辉的未来。

    英烈千秋

    周逸群,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1896年生,贵州铜仁县人。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先后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1930年2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兼政治委员。7月率第6军与第4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第2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9月,调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在第2军团主力南征、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组建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实行全民皆兵,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男,汉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共第二届、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的领袖。

    少年时代曾就学于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在研究会基础上,发起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2军团(后改为红3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被捕。

    1933年9月21日,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