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楚韵荆州

楚字秦用
——李斯,无法割舍的楚文字情结

    □潘灯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政权,秦王政在丞相李斯的辅佐下,大肆改革。“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这些与文化有关的强硬措施,大多出自李斯之策。李斯,是楚材秦用的典型代表,也是楚字秦用的始作者。

    李斯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他出生之际,正值楚顷襄王昏庸,信任奸党谪贬屈原之时。李斯从小聪慧过人,17岁那年,参加郡试,一举夺魁,后任上蔡郡主簿。因其好学有谋,遭小人诬陷,被贬职到粮仓当小吏。仕途受挫,对李斯打击很大。他受官仓老鼠的顿悟,决定另寻出路。“学而优则仕”,李斯明白,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努力奋斗,靠才能来改变命运。于是,他踏上了游学之路,拜荀况为师,专研帝王之术。楚王的昏庸,朝廷的腐败,早已令李斯对楚国丧失了信心。为实现抱负,一展才华,李斯考虑再三,决定投奔秦国。

    入秦后,李斯很快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秦并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他国文字优点,创造出一种笔画婉转通畅,结体匀圆整饬的新文字,称为“秦篆”或“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禁用他国文字。

    为普及秦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等范本,供人临摹。秦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均由李斯书丹。从他所书刻石来看,虽说字的用笔、风格与楚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字的结构,还是与楚文字高度相似。如图所示,楚文字与秦文字当中的“文、楚、语、趣、区、有、国”等字,从结构和构字理据上来看,几乎如出一辙。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共辑小篆9353字。笔者待刊稿《楚文字汇编》,共辑楚文字6287个。对比二书,我们发现,小篆有2807字与楚文字结体相同或相近。也就是说,秦小篆有30%的字与楚文字有关联。这种文字改革的结果,我想当初李斯也没料到。虽然秦极力推翻他国文字,但由李斯主导的文字改革,作为一个从小受楚国教育长大的人,又怎能完全摒弃楚文字,而不受干扰呢?故秦统一文字,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楚文字的影响。

    作者简介

    潘灯:原名潘传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荆州市楚简书法研究会会长,国家专利“书法回田格”发明人。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荣获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湖北省最高文艺奖)。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