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伟雄 “老邻居”既非亲戚,亦非朋友,因为住在一起,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每当想起以前的“老邻居”,我就会感到特别亲切。 我的童年是在大宅院长大的,前前后后几十户人家,虽不沾亲带故,却好得像一家人,大家的房门都是敞开着的,不用相互提防。家里的碗筷是公用的,桌子、板凳也是公用的。谁家需要拉个线,缺个煤球,搬个东西什么的,尽管开口,邻里间不用说也会帮忙。谁家来了客人,你家客人就是我家客人,邻居会热情地把客人拉到自家餐桌上,拿出好酒好肉来招待。谁家的孩子找到工作了,谁家购买的储蓄贴花中奖了,定会有人拿着花生糖果,把喜悦分享给每一个邻里。要是谁家两口子不合,拌嘴吵架了,劝架的人准有一大堆。说来可笑,小时候淘气,母亲拿着棍棒打我时,我会故意哭得特别响,因为只要听到哭声,邻里们就会跑过来替我说情,母亲在他们的劝说下气消了,我也免受了一场皮肉之苦。记得那个时候,只有楼上的熊阿姨家才有电视机。每天晚上她家里的人坐得满满的,她从没表现过厌烦,还拿出糖果、饼干,招待我们小孩子。那时候邻里间的人情味浓着呢,在邻居家感觉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温暖、安全、无拘无束。 可是这样的幸福感,在我后来的几次搬家中再也找不到了。 曾几何时,城市的变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邻里关系却越来越陌生。防盗门、摄像头、猫儿眼,让邻里之间产生了陌生的距离。以前小区里大家轮流上门收水电费,邻里间还可以混个脸熟,现在一户一表,网上缴费,挨户敲门的事也省了。住在一起五、六年了,却不知道邻居是谁,这年头大家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谁有空闲去关注邻里关系呢。“老邻居”成了历史,也成了我心里对过去的怀念。 多年来,我一直想着“老邻居”带给我的种种好处。想到楼上的楼大哥,那天我发高烧,是他用自行车及时把我送到了医院;想到住在东厢房的徐叔叔,是他帮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想到住在后院的汪大娘,她包的粽子又香又结实,每年端午我们都能吃到她送来的粽子。 如今,老宅早已随着城市的变迁成了鸟语花香的公园。每当路过这片熟悉的地方,就会让我想起曾经在这里生活的老邻居们。我相信他们不管搬到何处,他们的善良、热心会如春天的种子,播撒在哪里,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多么希望那些曾经失去的美好,今天能再回到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