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倡廉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形成独特的廉政文化。进入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以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思想源头消除腐败,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 廉政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密码。廉政文化建设关系着党的事业赓续发展,是我们党能够持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拒腐防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密码。廉政文化在于激浊扬清、除恶扬善,其突出的“廉洁从政”思想和观念能够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其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廉洁奉公、自警自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廉政文化集中表达了修身自律、勤政律己等价值取向,体现了健康向上的文化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上的集中体现。夯实廉政建设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应对腐朽思想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多元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社会,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等观念的侵蚀,部分党员干部难以抵制权钱诱惑,以致于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旨在从源头消除腐朽文化的负面影响,将廉洁自律融入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筑牢应对腐朽文化冲击的思想防线。 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是主要推动者。但部分党员干部主动性不强,敷衍了事;有的普通党员、公职人员认为没有腐败机会无需廉政教育,积极性低;人民群众仅仅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有些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也缺乏建设意识,建设主体不清直接影响其整体成效。 二是制度不全,保障缺乏。当前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尚未建成,建设成效难以维持长久。其中,规范宣传制度,有力监督制度的缺乏,严重影响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此外,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制度建设差异巨大,部分地区廉政文化建设投入在缺乏物质条件支持下逐渐被“边缘化”。 三是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目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正在兴起,但部分地区和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仍浮于形式,简单地将廉政文化等同于廉政文艺,以文艺汇演、艺术展、廉政文化墙、廉政会议等来应付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忽视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虽然表面热闹、有声有色,但实际内容空虚单薄,效果不尽如人意。 加强和改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扩大辐射范围。新时代党的廉政文化建设要求主体参与更加多元化。党委部门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监督。各个部门要充分参与,明确责任划分,纪检监察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信息公开等方式创造机会,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在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地常态化开展建设活动,推动廉政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廉拒腐的风尚。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是实现廉政文化建设走向体系化、规范化的重要路径。其一,健全科学的工作制度,完善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其二,建立健全腐败预防制度,提高腐败成本,建立党内外监督等长效机制。其三,要完善廉政文化投入制度。设立专项建设资金,积极探索市场引入机制,形成全员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事业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思想认识,杜绝形式主义。一方面,要强化认识,尤其是争取主要领导干部重视,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握好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会生活,使廉政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介,打造本地区廉政文化建设品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荆州区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