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小燕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要想学习领会好、宣传贯彻好会议精神,就必须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原文,把报告精神放置于百年党史新起点,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放置于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把握会议精神的时代参照。透过历史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方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知之深到爱之切,到信之笃进而行之实。 放置于百年党史新起点 “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是二十大召开之际的党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史的论述。2021年2月,《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材料结集出版。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隆重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此基础上,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百年党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在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论断、历史结论和政治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介绍为什么要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考量时说,“就是要在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全面总结,使其能够指引新的航程。”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论述为起草新的决议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那么决议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思想基础、逻辑起点和理论遵循。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时间跨度是抚今追昔的一百年,运用大历史观,联系决议学习,可为学习二十大精神打下坚实思想理论基础、提供更加宽广的情感视野。坚定历史自信、走好新赶考路,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启航。 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二十大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送来二十大的先声。讲话体现的最长时间跨度是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对新时代十年工作进行总结: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7·26”讲话起到定基调、指方向、明确中心任务的作用。明确宣示在新征程上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样极其重要的方向性问题。用“三个变”“五个新”刻画了新征程上的中国发展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 “7·26”讲话继往开来,既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继承,又是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的先导。联系“7·26”讲话学习,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未来五年是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将是未来五年全部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更高起点。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中心任务、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工作精心谋篇布局,系统安排部署。 放置于新时代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时刻。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可谓承前启后,为二十大的召开做好文件及程序上的准备。全会公报是二十大精神的“抢鲜版”、精华版。全会总结了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一年的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召开党的二十大创造了良好条件。总结十九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像第三个历史决议一样,从十几个方面概括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同时又注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对五年来的亮点工作单独进行了总结,如: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香港之治,台湾问题等。 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体现的最长时间跨度为五年,进一步聚焦新时代十年中第二个浓墨重彩的五年。通过回顾最近的五年、总结最新的经验、激扬最饱满的情绪,号召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脚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中心任务上来,为党的二十大做好了充分的情感、思想、理论等各方面的准备。 党的二十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盛会,在党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在近一年中围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所召开的系列会议,都从辉煌的历史出发,鉴往知来、砺行致远,由远及近、不断聚焦,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学习二十大精神,同样需要这种历史感。把二十大精神放置于不同的历史视域,置身于不同的历史舞台,从历史的温度中感悟思想的深度、政治的高度、精神的气度,就会焕发出不同的真理光芒,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启示,注入更加强劲的信心和力量。 (作者系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