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河新 当秋日的阳光照在村后的沙河上,身后的树就开始变化:银杏树的叶子变成金黄色;海棠果的叶子变得像火一样红,玉米的叶子逐渐干枯,一群麻雀掉落在地上,丰收的玉米像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看上去如同走上星光大道。 田地里,一个个胖乎乎的棉桃吐出了一团团雪白的棉絮,像雪一样白;颗粒饱满的高粱,涨红了脸;金黄的玉米散落在院子里,沉甸甸的果实发出了收获的光彩;果园里,橘黄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太阳,照亮了果农的心;架子上的葡萄,一颗颗晶莹剔透,紫红色的外衣如宝石般闪亮;石榴也不甘示弱,招呼秋给它添上新颜色,橘红的外衣像打了蜡似地反射出果农忙碌的身影,这丰富的颜色构成了一幅秋的画卷。 “老李,这是去哪里了?”右眼有点残疾的徐哥大老远地问道。 “徐哥,刚从乡里回来,买点面条回村呢!”我把电动车停在地头,索性走进了花生地,徐哥的女儿和女婿低着头,屁股翘得老高,吃力地拔着花生。 “老李呀,多亏你们驻村工作队,开春给我和女儿办了低保,种了几亩花生,乡里还有奖补,原来紧巴巴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徐哥使劲眨眨眼,一串串花生破土而出。 “要是你嫂子还活着多好呀!她虽然智力有点问题,但是她会缝缝补补,一日三餐,也有人说个话。那天真怪我,为啥看戏肚子疼,如果不是去卫生间,你嫂子也不会去高速口找我出事。”徐哥无奈叹息着,坐在田埂上眺望着蓝天。 我说:“徐哥,都过去了,也许这就是天命。”话别时徐哥抱着一堆花生放在我的电动车上,让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进了村,去年单位种的桂花,争芳斗艳,相继开放,老张哥家门前种着两颗桂花树,片片金黄,灿如彤云。院前晾晒的玉米,铺满小院,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像黄金,还有的像朝霞。“噗通通……”张哥媳妇头戴着帽子,脸围着彩色纱巾,把一粒粒、一簇簇、大的、小的、敞开怀的玉米送进脱粒机,飞动的胡须,就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舞在天地间。 村主要街道上,保洁员们穿着红马甲,开展着人居环境治理,白嫂把路边孩子丢弃的纸飞机,树上掉落的枯叶,捡起放进垃圾桶里。村部新盖的健康大讲堂里,疾控专家们正在给村干部、村小学教师、网格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讲座。驻村工作队给村民办理养殖奖补、种植奖补…… “新哥,地里的萝卜苗要剃苗了,来南地给你们整点。”剔除掉的萝卜苗此时正是鲜嫩的时候,村里人可舍不得扔。巧手的妇人将萝卜苗拿回家,择掉瘦小的根,用清水洗净,佐以葱花、蒜与姜放到锅里爆炒一下。然后将炒好的萝卜苗放到手擀面汤里,亮白的面条加上绿色的萝卜苗好看极了。这时再往锅里滴几滴香油,一股面香混和着香油的香扑鼻而来。好了,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做好了。这样的手擀面是徐大妈的拿手饭,也是我的最爱。每次吃这样的手擀面,我总是捧着饭碗,深呼吸一口气,先微笑着闻闻面香,然后才会拿着筷子去吃面。萝卜苗的菜香加上面香,对于我来说可真是天下美味。 乡村的秋,充满着祥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享受这份简单却淳厚的美好,朴实无华的农人,悠长绵甜的乡情,滋养着我曾经浮躁的心灵,也让驻村的每一天忙碌而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