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哦嗬啦,今年得亏“当家堰”

    □记者 刘思楫 李弢 特约记者 肖永军

    “哦嗬啦,今年收成好,得亏‘当家堰’!”金秋时节,稻熟柚香,松滋市王家桥镇关洲村5组村民刘远贵提起“塘堰改造”一事,顿时笑容满面,话篓子像塘里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

    刘远贵家住在山岗上,门前有一口堰塘叫“长堰”,堰坡下有10亩塝田,今年栽了一季油菜、种了一季晚稻。刘远贵逢人便说,这5亩水面的“长堰”,保证了他“油稻连作”的丰收。

    刘远贵介绍,“长堰”灌溉冲里40多亩田,是10余户村民赖以生存的“当家堰”。“今年,镇、村和农户筹集资金大力整修堰塘,扩洗加固改造后,从北干渠‘赶水’过来,确保了灌溉用水。所以,今年干旱百年难遇,但对我们影响不大。”

    4组村民方齐林说,“我们十几户村民和镇、村筹资5000多元,改造了能够灌溉70余亩田的‘当家堰’。今年干旱,我们也没受到多大影响。”

    8组村民廖雁寿说,今年十几亩晚稻全靠门前刚改造的这口“当家堰”。

    ……

    王家桥镇属丘陵山区,全镇有水田5万余亩,其中近2万亩水田地处“尾水村”、高塝地,只能靠堰塘灌溉。由于常年少水,大部分沟渠堰塘处于干涸堤漏的状态。该镇政府连续7年出台关于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文件,解决灌溉问题。

    “从2016年开始,镇里对各村新扩挖、疏洗、整险的‘当家堰’实行以奖代补,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政策,即镇财政预算三分之一、村里自筹三分之一、群众筹资或者投劳三分之一,镇、村、农户共建共管共享堰塘的模式在王家桥镇已然形成。”该镇农办主任王大力说,“当家堰”改造完成后,由筹资农户共同管理使用,今年全镇共扩挖疏洗堰塘52口,实现新增灌面2630亩,改善灌面2.1万亩。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共同缔造。‘当家堰’整治工程让王家桥镇今年有旱情无旱灾,一幅旱涝保收的丰收图景让群众满意度水涨船高。”镇委书记易金红自豪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