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艺副刊

乘凉往事

    □陈厚权

    上个世纪六七年代,人们的认知中还没有空调的概念。到了炎夏时,气温常常居高不下。为了消凉解暑,新堤人将粗犷豪放的气派融入乘凉风情中,创造出了一方消夏民俗。

    炎夏傍晚,新堤大街小巷应运而生,纵横交错的竹床长蛇阵,就是典型的乘凉文化体现。那时,民风纯朴的新堤人排起竹床长龙乘凉,不仅只为了解暑,同时也搭建起了联络亲情,合睦邻里的夜生活戏剧舞台。在这一幕幕红尘市井的自然剧本中,每个老新堤人都在毫无绉作的演绎着淡泊快乐的人生角色。

    由于酷热,乘凉的男人索性光着膀子,穿上一条宽松的短裤,摇着蒲扇,足踏一双自制的木板拖鞋,咣咣当当地晃荡在邻里竹床间,宛如上界的赤足大仙下凡。

    这时,女人们也去了羞涩,上着薄薄的圆领衫,下穿一条细花半截裤子。观她们侧身夹腿端坐庄竹床上,频频摇扇为家人送风驱蚊,那种大大咧咧的样子,全然没有其它季节时小家碧玉的风范,倒也不缺田园生活的洒脱。兼顾不了温文儒雅的礼节,还是消暑纳凉更有实在魅力,还生活本身的自然,也是一种浪漫和豪放情调。

    当时,家家户户的竹床下,都会点燃一圈新堤夹街头土产的蛇状蚊烟香。这时,芭蕉扇、羽毛扇、丝绸团扇,纸折扇,就为乘凉人手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人们悠之由之的摇几下,一边嗑着自家炒熟的西瓜籽、南瓜籽,一边尽情地聊天,下棋,打扑克,十分惬意。

    有的爸爸妈妈还童心未泯,学着孩子的腔调,嗲声嗲气的唱起儿歌。有的爷爷奶奶们也会把新堤童谣和本土流行的歇后语,口口相传教给孙子。更多的人,则向后辈心口传承新堤的老故事。

    有些儿童和少年小伙伴,更乐意让两家的小竹床,连在一起,趁机一会儿窃窃私语,一会儿又伸手动脚地逗闹,全然忘却了炎热二字。

    新堤人夏晚乘凉,在有些人群中更显地方特色,西河街的票友们,也并不缺少文化气息。西河街南端靠河滨江,处建设街东侧。那儿是酷夏河风江风对冲的交汇之地,晚上热气似乎退却得早一些。因此,那儿又凉快空气又好。票友们常常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在河边,或席竹床或躺椅子,翘起二郎腿慢悠悠的品上一口花红叶子泡出的粗茶,然后清清嗓子挺起身板,清唱着汉剧和花鼓调,倒也有板有眼字正腔圆。观那种入戏致深,怡然自得,自娱自乐的神韵真是快活逍遥。

    也有些乘凉人喜欢静谧不爱喧嚣,一张竹床一把躺椅就可进入静以养身,自我陶醉的意境。他们悠然摇动手中的黑折扇,仰面欣赏天空夜色,把恬静寄托在黛空深邃,圆魂泻银,繁星闪烁的遐想之间。也可以让联想追逐眼前掠过的三二点流萤,洗耳聆听墙角处传来几声螅蟀鸣叫,尽情享受这种身处闹市,俨然亲临郊野的感觉,品味在心静自然凉的舒心之中。

    老新堤人乘凉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如果你能揣着恋乡情怀,在夏夜时去古街老巷采风,绝不会失望而归。君若站在西轿巷的高房上,借着月辉俯瞰蜿蜒的巷道,可见曲弯的民房廊檐之下,两行排开的竹床一段一节,红橙、金黄,高低、宽窄,错落无章古色古香,宛如印象派画家笔下,随手呵成的两条粗犷逶迤的长龙,大有天然丹青的意境。如果你要从掺差不齐的窄巷间通过,则要避开两边的竹床,从疏密无度的缝隙间穿插,必定得如风摆杨柳似的,频频扭动身躯左右绕行。这时,富于联想的浪漫之人,或许早将身心融入了“人从窄巷扭腰过,绕足竹床也婆娑"的风景线之中。

    随着岁月更新,人们从夜不闭户,敞开胸怀躺在竹床上,度过炎热之夜的情境中走出,步入了高楼大厦伴随空调机纳入千家万户的时代。新堤人夏季摆起竹床龙门阵,饱侃家情邻里情的画面,已经定格在了二十世纪末期。

    然而,四五十年前那室外乘凉的趣闻故事,作为曾经新堤地域风情的昨日星辰,终归带着几代人质朴生活的风采,永久闪烁在新堤民俗文化的时空,也存盘在了老新堤人的浓浓乡愁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