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小燕 去年4月,党中央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条例》提出了高校“四个服务”的初心使命,其中“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等要求为高校基层学院党建工作明确了任务。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任务已定,方法论就很重要。新时期、新条例、新作为,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从小处着手,做足“严”字文章,在严格落实中做强高质量党建 执行中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常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更加具体详实的工作内容、工作规范和考核目标。如:每学期1次党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每年不少于8次党委中心组学习等。面对以上有节点有内容有要求的党建工作,应如何一一保质保量落实?应如何处理好上级“规定动作”和本级“自选动作”之间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党建工作常规”。年初列出全年“党建工作一览表”,年中则对标对表完成,逐一消号。使得上面“千条线”一一穿入基层组织“这根针”。 目标上追求严的执行和实的效果。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应“严在执行”“实在效果”。严格遵守“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掘党建工作中每一项规定动作的教育凝聚功能。如,把每月支部主题党日作为强化党员意识和支部组织功能的重要教育环节。党日活动前,党委需跟支部作培训提要求:人到齐、归宿感到位,要重视、仪式感到位,有收获、认同感到位。活动后,党委书记点评、支部书记小结、支部党员建言。务实的作风始于严谨的学风,绝不让人员不齐、准备不足,见面拍照、补作记录,没有收获、不达目标的形式主义学风有可乘之机。基层党建,重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惯常,力争件件具体工作都能在严格执行和扎实效果中形成党建工作品牌和标杆。 从大处着眼,做足“盐”字文章,让党建在“溶入”中引领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要将二者“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怎么实现?将党建之“盐”溶入业务之“汤”,使之如盐在肴化于无形,看不见却有滋味有营养,从而实现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重在把党建之“盐”溶入问题导向之“汤”,溶入主责主业之“汤”。党建不虚、有“溶”乃大,事业发展、硬核支撑。 把党建之“盐”溶入教学之“汤”。做实党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门门、人人、堂堂”课程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信仰培育。切实强化广大教师既教书更育人的使命感,提高行政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党育人。 把党建之“盐”溶入科研之“汤”。既要让重教学轻科研的老师更加重视科研,又要让擅长科研的老师处理好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关系。党委需要对科学研究按照“四个面向”的标准严格把关定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贡献的科研,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基层党委义不容辞。 把党建之“盐”溶入育人之“汤”。高校育人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党建引领就是要画出教书育人、师生共进的同心圆。包括第一课堂育人,更包括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育人。既要育学生,也要育老师。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通过“教师思政”提升教师德才素养,以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再聚焦第一课堂“课程思政”和“学科思政”、第二课堂“学生思政”和第三课堂“环境思政”三阵地培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外向发力,做足“延”字文章,在外延发展中彰显社会担当 “内与外”是辩证统一的。学院行政聚焦主责主业,专攻内涵发展,如木桶之木片。学院党委管思想文化,社会服务、外宣外联,专攻外延发展,如木桶之横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影响力、有校院两级管理背景下,应以“自转”赋能“公转”,以“有为”博得“有位”,从而在外延发展中获得驱动力。 向社会服务中延。社会服务有多种途径,如为社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实现文化传承创新、构筑精神高地、引领社会风尚等等。党建引领应主动谋划,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现有资源条件,主动对接地方、行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主动承担针对性更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中建设“双一流”。 向实践育人中延。要善于将学院理论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联合育人。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公共资源、校园精神、办学历史、校风校训、英雄模范、校友资源等要素的育人功能。聘请校外导师,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营村居等共建育人基地。让学生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指导新的实践,助力达到知行合一。 在工作开展中“研”。党建引领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重视党建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干工作”和“搞研究”的关系。“干和研”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干中研、研中干,以研究的成果指导干的实践,以干的成效来检验研究的成果。更何况不同单位、不同层级、不同时期的党建工作特点和方法各不相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必须同步跟进,不可重干轻研。先进理论和成熟经验的指导会使基层党建工作更科学规范、务实有效。 总之,党建引领如春风化雨虽无声,事业发展如鱼跃龙门却有时。以《条例》为指引,做好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在“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常规中加强高质量党建,在如“盐”在肴的溶入中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外“延”发展、理论研究中赢得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