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陆剑 一首柔美悠扬的《渔民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歌曲,把我带到了那夕阳映照万里碧波、渔民悠然自得、随波渐行的情景里,让我想起了洪湖长江堤防。 8月的一天早晨,驱车沿洪湖135.5公里的长江干堤东下,只见堤顶水泥公路宽敞整洁,畅通无阻;用混凝土构筑的迎水面护坡,如同铁墙铜壁,紧紧锁住汹涌的江水,大堤两边两林护岸,林木苍翠,绿色盎然,好似一幅秀丽的风景画。 车行至洪湖乌林段,一块醒目的石碑映入眼帘:“中小沙角”。看到这4个刻在石碑上的楷体大字,1998年洪湖抗洪抢险的情形浮现眼前:1998年汛期,洪湖成为湖北抗洪主战场,8次洪峰接踵而来,而且是峰咬峰、峰叠峰、峰连峰、峰追峰,第6次洪峰螺山站水位34.95米,超1954年最高水位1.78米,洪湖全境全靠子堤挡水,内外水差11米之多,真是“人在水上走,船在屋上行”,单薄低矮的堤段千穿百孔,险象环生,汛期出险581处,溃口性险情12处,占全省一半。在洪湖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温家宝亲临洪湖抗洪前线看望慰问抗洪军民,给10万抗洪军民极大鼓舞和巨大力量。8月20日晚8时许,狂风夹着暴雨掀起2米多高的巨浪,洪湖长江干堤燕窝泵站段被冲开了一个大缺口,眼看长江在此改道。洪湖10万抗洪军民誓与大堤共存亡,用身体组成人墙,与狂风搏斗,与洪水搏斗,创下了面临历史罕见洪水威胁而未倒一堤、未溃一口、未损一闸一站的伟大奇迹。 九八大汛后,党和国家投入近20亿元对洪湖长江干堤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尚在防汛一线的洪湖军民“水退人不退,转堤不下堤”,迅而转战开展长江堤防建设,由此一场决战堤防的战场在135.5公里的长江干堤摆开。“铁牛”、翻斗车、装卸车等机械化施工代替了人挑肩扛的人海战术,远程吹填、垂直铺塑、高喷灌浆、深层搅拌、钢板桩柱、振沉防渗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广泛运用,使洪湖长江干堤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铸就长江堤防“钢墙铁臂”的基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堤不同。历经3650多个日日夜夜的治理,洪湖长江堤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堤面普遍加宽1―2米,堤身普遍加高3―4米,堤面和迎水面普遍水泥硬化,堤身内坡普遍草皮护坡,一道崭新的堤防耸立在洪湖江段;抗洪能力达百年一遇的堤防将滚滚洪流牢牢锁在河流之中,保护着1000多万亩土地、100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站在洪湖长江干堤,只见堤外江阔水急、浪花翻滚,堤上游人信步、秩序井然。据同行的洪湖市长江河道管理分局同志介绍,洪湖长江干堤经过持续整治,抵御洪水能力显著提升。24年来,每年汛期除一点小散浸外,未见任何大的险情,成为标准的国家二级堤防。 是啊,如今洪湖长江堤防,已经是洪湖全境的一道新景观和绿色的风景线,成为江汉平原的“生命堤”,百姓的“幸福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