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宣讲

用“六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

    □王亚国    

    “六个坚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等实践问题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好、运用好。

    一是用坚定的人民观永葆初心使命。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民心所向体现着社会发展的主流,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永葆初心使命。

    二是用正确的实践观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党的百年辉煌成就,源于党对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理解和肯定,源于党对自身“能”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不断汲取自信自立的精神动力,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不断增强迎挑战、抗风险的信心与能力。

    三是用科学的创新观开拓发展新局。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源头活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正”,创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新”。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创新的勇气和担当,开拓新的发展局面。

    四是用务实的问题观解决发展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主要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形成新理论、提出新举措、完善新机制。当前,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问题意识,把解决问题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五是用严谨的系统观把握发展规律。坚持系统观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法。面对百年变局、发展新局,领导干部只有更好地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才能找到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回答,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问题。

    六是用开阔的天下观拓展眼界思维。胸怀天下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实践的生动写照,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内存要求,也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国家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原则。领导干部要不断拓展世界眼光,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面,正确认识和分析世界格局。要以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构建“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格局,共建共享美好世界。

    (作者系洪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