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宣讲

在塞上忠勇之城 领会延安精神

    □王慧

    延安,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义士心向往之的中国革命圣地。在这片黄土高原边塞的忠勇之城里,孕育着一种红色革命精神,那就是伟大而源远流长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股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在最革命的窑洞中领会马列主义。窑洞,是黄土高原颇具特色的建筑。在这些山沟沟的窑洞中,光线非常昏暗,条件十分简陋,有的仅仅是一铺炕、一张石凳子。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毛泽东同志以惊人的毅力焚膏继晷、秉笔直书地写出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在凤凰山麓李家窑里,他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在吴家大院的窑洞里,他写出了《论持久战》;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他创作出了《新民主主义论》。这些重要的论述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行的道路与方向,鼓舞了精神士气,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在陕北民歌与革命歌曲中领略高原的生命力。在桥儿沟鲁艺旧址与延安文艺纪念馆,了解到以《保卫黄河》为代表的《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在延安大学学习陕北民歌以及革命歌曲。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一敲,高昂响亮的唢呐一吹,通过黄土地上人民群众在日常劳作中创作的民歌,让人禁不住就陶醉其中。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到原来脍炙人口的《走西口》背后,是令人辛酸的人口迁徙的故事,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除了《走西口》之外,还有《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等,每一首歌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在这些歌声里,有着满天飞扬的黄沙,有着五谷丰登的喜悦,有着悲怆凄凉的嘱托。通过这些传唱至今的歌曲,我们似乎也可以打开时空隧道回到过去,与岁月展开交流,去寻找情感的寄托与共鸣。

    三是在沉浸式实景剧中感悟长征路上的峥嵘岁月。在红色主题沉浸情景剧《再回延安》当中,讲述的是红旗班唯一的幸存者刘宝顺回忆录的故事,通过一本日记展开,运用穿越时空的对话、个体讴歌群像的方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红军长征的艰辛,“爬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止存在于课本上,更应永存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长征之路非常艰苦,虽然遇不到敌人,但是自然环境的严酷却夺走了大部分红军的生命,那么多鲜活的、年轻的生命,有的甚至没能留下姓名,他们没能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值得被铭记,他们是无数个刘宝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生逢其时,应铭记历史,感恩先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