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绣林玉液 □杨子江 一吻,一见钟情;再吻,情定终身。 绣林玉液,一种很少女的水, 一种很柔软的香,一首提着灯笼 凌波而来的小令。 她清秀绵甜,像一位撑着油纸伞 从悠长雨巷飘过的表妹,还在老远 就能闻到她的体香。 她随风潜入夜,纵使千里万里, 也能找到你月下的思念。 她是吃了石首的五谷长大的,也是被绣林的灵气养大的。她师从山泉鸟鸣,是被时间宠坏的天使。她身上,涌动着宋词的水灵。她舌尖上,闪耀着油菜花海的味道。 爱你,她不会让你飘飘欲仙;恨你,她不会让你昏昏沉沉。至多,她让你面泛桃花,把久藏心底的话,一一展开。 无论是花前独酌,还是相知对饮,不管是故乡抑或异乡,她都是一首,安魂曲。 王之勤点评: 杨子江用诗情打开绣林玉液的瓶盖,一股清纯的幽香溢出,令人陶醉在飘飘欲仙中。 “一吻,一见钟情;再吻,情定终身”。好贴切地比喻啊!初读绽放一脸笑意,再读生出满心欢喜,复读感受无限温暖。 诗好美,酒好香。 酒在杯中,情在心中。让人爱不释手的绣林玉液,是融化在作者骨子里的浓浓乡愁。它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飘着芳香,散着甘甜,轻轻柔柔就仿佛成了我们身体里的一部分,其中的韵味,其中的美感,其中的欣然,都在无以言说之中。 酒香流唇间,人生五味足。 我与杨子江的相识始于今年8月份,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他发了《背着石首去旅行》《用油菜花招待客人的马船》两首诗给我,我编发在8月15日荆州日报石首版《绣林》副刊上。这两首诗,抒发远方的游子心系故土,抒怀乡愁。 一壶好酒绣林玉液,杨子江更是写出了对家乡美酒之爱,酒香甘醇心惦记,都是因为乡愁。在杨子江的笔下,绣林玉液是“吃了石首的五谷长大的,也是被绣林的灵气养大的”,“不管是故乡抑或异乡,她都是一首,安魂曲”。绣林玉液酒,因为有了历史的久远,因为有了人文的滋养,早已成为石首人心中的地域文化和品牌,它柔情似水也好,浓烈如火也好,都是我们心中的最好,也是我们心中的最爱。绣林玉液,成为杨子江笔触中香飘万里的乡愁。 最温柔的爱是乡愁,最温暖的爱是乡愁。 为这血浓于水的乡愁,为这温暖如春的乡愁,我们共同举杯,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绣林玉液的过往,一杯敬绣林玉液的明天! 苌楚点评: “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饥。”诗人身在异乡,饮绣林玉液何止止渴,简直心醉神迷,而诗兴大发,而“酒”话连 篇。只因这酒是来自故乡的酒,有着七十年悠久的历史,有透瓶的奇香,寄寓着石首人的乡情、温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作如酒一样情感浓郁,余味绵长。 竹间墨点评: 《绣林玉液》,如歌的行板,低回温婉的小调。一组组新奇而生动的比喻,以舒缓的节奏,抒发着诗人对家乡美酒深植于肌肤与灵魂的依恋和赞美,非常优雅迷人。“一吻,一见钟情;/再吻,情定终身。”款款深情,淡淡的,很静;静静的,很美。“绣林玉液,一种很少女的水,/一种很柔情的香,一首提着灯笼/凌波而来的小令。”醇厚的佳酿,如风姿绰约的少女,清新脱俗,散发着恬静柔美的馨香,令人沉醉。“她清秀绵甜……撑着油纸伞从悠长雨巷飘过……”含蓄隽永,清新可人。“她随风潜入夜,纵使千里万里,也能找到你月下的思念。”有一种旷日持久的甘甜,丝丝缕缕抵达诗人的梦境,如微醺的春风,如酣畅的夏雨,浇灌着杯中明月,汩汩不息。“她是吃了石首的五谷长大的,/也是被绣林的灵气养大的……闪耀着油菜花海的味道。”端起家乡的酒杯,回望家乡的风景,一如躺在柔软的河里,感受着家的味道,爱的味道,踏实、心安的味道。“不管是故乡抑或异乡/她都是一首安魂曲。”任凭一股温热的气流,跌宕斑驳陆离的年轮,于灵魂深处,当是最温暖的慰藉。好诗如酒,清新宜人,回味悠长。 阿苏点评: 绣林玉液,乍看,不熟悉的人不知它是什么来头,即使是读了这首诗。可是,作为一个石首人,读完这些文字,会觉得妙极,会觉得字字都是绣林玉液,句句都透着酒香。爱喝点酒的人,绣林玉液不是酒,是他的初恋情人,而且是一见钟情的那种。所以,杨子江用了一个“吻”字:“一吻,一见钟情/再吻,情定终身。”可不是嘛,爱酒的人,喝了绣林玉液这种酒,眼神便会情不自禁地锁定了她,心儿便与她有了某种精神上的契合,眼里心里全是她。品尝美酒佳酿的感觉就是那么微妙,她是“一种很少女的水”,有一种“很柔情的香”,喝过她就像读过一首元时的小令,而且是“提着灯笼”“凌波而来”。那种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世上,唯绣林玉液才有那种“清秀绵甜”,才有从诗人戴望舒《雨巷》里走出来,老远老远就隐约嗅到、“撑着油纸伞”女孩的“体香”。这位绝妙的女子,“她是吃了石首的五谷长大的/也是被绣林的灵气养大的”,“是被时间宠坏的天使”。是啊,儿时记忆里,父辈最爱的酒便是绣林玉液,可是那个年代,他们受贫穷限制,日日为生活打拼,却很难品尝一次。绣林玉液便成了父辈们魂牵梦绕的女子。岁月在绣林玉液里沉淀,绣林玉液也在岁月里沉淀,她在岁月静好里被宠出了“宋词的水灵”,“油菜花的味道”。油菜花什么味道呢?杨子江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石首人。年少参军保家卫国,转业后定居东莞虎门。他是一个诗人,一个石首诗人,一个为故乡石首魂牵梦萦的诗人,一个为石首东升马船的油菜花生生不息吟咏的诗人。油菜花便是这种味道。绣林玉液便是这种味道。“爱你,她不会让你飘飘欲仙/恨你,她不会让你昏昏沉沉”,“至多,她让你面泛桃花/把久藏心底的话,一一展开”。不难想象,多少个月夜,多少个夜阑人静之时,诗人杨子江君独捧着那杯绣林玉液,独品着一腔浓浓的乡思!的确,这首《绣林玉液》,句句咏的是绣林玉液,字字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石首这方生他养他厚土的思念之情。每一个意象都是从诗人的血脉里走出来的,不多一字,不少一字,诗歌的张力伸展得恰到好处,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榆木子点评: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半好酒,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酒话人生。他们的酒主要在“喝”上做文章。而杨子江老师的诗,是以酒品牌《绣林玉液》作诗,读罢让人拍案叫绝。诗开头,“一吻定情,再吻定终身”,以酒喻情,以诗人特有的浪漫情怀入笔,却有先声夺人之感,让读者好奇,什么酒让人如此欲罢不能?!接着,诗人以拟人手法,绣林玉液,一种很少女的水,一种很柔情的香,是从唐诗宋词里,是从悠长雨巷里款款而来的表妹,她婉约动人,却又是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吃石首的五谷,吸绣林的灵气,舌尖上带着油菜花的味道,故乡泥土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她不仅缠绵悱恻,也豪情 奔放,怎不让人着迷呢!结尾,“不管是在家乡,或是异乡,她都是一首,安魂曲。”意境更加升华,她不让自己飘飘欲仙,也不让自己昏昏沉沉,而是让自己沉淀,安静,放松,我想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外乎心安是吾乡,心安是归处吧! 梦溪子点评: “一吻,一见钟情,再吻,情定终身。”诗歌以别出心裁的开场表白,火热而奔放,吸引了读者欲罢不能的心。再读,细细品。俨然一位博学倾城的才子传诵给佳人心心念念的情诗,读者的眼前,若隐若现了清逸婉丽、楚楚动人撑着油纸伞的女子在微风轻抚中翘首期盼着知心爱人……撩开神秘面纱,她竟然是吃了石首的五谷长大的“绣林玉液”!都说诗歌来源于生活,作者用细腻而传神的眼睛发现了绣林玉液独到的美。“她身上,涌动着宋词的水灵,她舌尖上,闪耀着油菜花海的味道”,贴近地气的情景与情感恰到好处的融合,款款深情,充满着幻想与韵律之美,再次让读者在作者引领的行云流水中如痴如醉,酒也美,人自醉。末尾实属点睛之笔,缜密而大气,道出了异域他乡石首人对故乡的热忱与牵绊,渴望三两知己,温一壶“绣林玉液”,抚慰无处安放的心…… 你好点评: 滚烫又漫长的夏,在一场台风后,瞬间凉了。哦,不,原来是天高气爽的秋,姗姗迟来。在这诗意盎然的秋里,静坐一隅,捧读一首好诗,不负潋滟秋光。其实当偶遇诗题(绣林玉液),真心不以为然。这家门口的酒,何曾有什么独到之处?寻常老酒还能写出什么新花儿来?一吻,一见钟情,再吻,情定终身。噢!这是什么神仙美酒?这是什么魔力文字?美酒佐美文,怎么不令人顿生爱意?绣林玉液,一种很少女的水……她像一位撑着油纸伞从悠长雨巷里飘过的表妹……画面瞬间跃然纸上:一位温婉如水的少女,从小巷里慢慢走过。撩拔人心弦的是姑娘,是美酒。寥寥数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最深沉的情怀与感念。无论是花前独酌,还是相知对饮,不管是故乡或异乡,她都是一首,安魂曲。全文的高潮不期而至。一首好诗正如一壶好酒,可以清酌独饮,也可与知己言欢,人生的自在洒脱,全在这杯玉液里各生欢喜。一杯美酒,也如一首乐曲,让人醄醉,令人沉迷。希望能有幸欣赏到杨子江先生更多的诗篇。独处时时读绣林玉液,感觉屋子里芳芳四溢,人也心旷神怡。不说了。我得迫不及待寻友约酒去! 红叶点评: 这是一首品酒诗。它有宋词的味道,前二句抒怀,第三句点明题旨。采用拟人的手法,利用感官的感受交融杂糅,反复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心中不可描摹的感受。写出了绣林玉液的柔、香、醇,以及对酒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的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来到广阔的田野,从绣林玉液原材料的采摘、生产、发酵、出窖时品尝舌尖上第一口美味的喜悦、激动、开怀……表达的淋漓尽致。就像真喝了酒一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绣林玉液》这首诗,有相当的浓度。它像酒本身一样,看似柔情似水,其内在却极为浓烈。诗人之所以能把《绣林玉液》写得这样甘醇,耐人品味,一是诗人在写《绣林玉液》时,并不是纯客观地进行描述。而是利用古今文人骚客对酒当歌时不同的心境进行客观描述,让人仿佛跨越时光与古人对话。增加了诗意的美感。同时也衬托了品酒后的极高境界。飘飘欲仙。全诗情感细腻柔曼,注重色彩与意象的搭配。情景交融,化虚为实,虚实相间,给人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诗与酒,爱的纯粹。 紫色点评: 闷热旱涝的天气让人产生许多不信任。街道拥挤,浓密的山林河道都枯萎了一半。《绣林玉液》是久旱逢甘雨露出在汗涔涔的人群,似云彩困顿在林立的高楼之上找到了润滑的梯子,以灼热的光速把我们领入。整首诗没有一个酒字,将绣林玉液比如妙龄少女,从情窦初开到杏脸桃腮描写得出神入化。岁月不再回头,经历太多风雨,用这一杯酒来敬我们的青春。 涟漪微微点评: 常恐诗之华丽词澡难以消化,今品绣林玉液绵柔, 抚慰忧伤。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现代诗词都是意识流般虚无缥缈,至少,今天读了眼前这绣林玉液。 一首描绘爱恋相思的诗,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忆起曾青涩的自己,那段迷茫中带着憧憬、苦涩和着酸甜的青春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唤醒了我们渐行渐远的记忆之春,正如那一口热烈与醇香的玉液酒,愈久弥香。 兰花点评: 初读一见钟情,再读沉醉其中。诗人笔下的绣林玉液,她仿佛是一位清纯美好的少女,深情款款地向我走来。怎能不让人着迷?怎能不让人深爱?诗人整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构思奇巧!立意新颖!虽从未喝过绣林玉液,都因这首深情的诗,便爱上了玉液美酒!我想一直沉醉在诗一般的玉酒里了。 且行且歌点评: 当我第一次读到杨子江先生的《绣林玉液》后,令我这个滴酒不沾的女人,也想独酌二杯绣林玉液,探一探杨子江先生笔下柔情的、灵动的、知心的表妹天使。杨子江先生的绣林玉液是灵魂的归依、是红颜知己、是豪情壮志、是深深的思念和淡淡的乡愁。男人懂酒,酒也懂男人,李白无酒不成诗,杨子江先生亦如是! 紫衣点评: 绣林玉液,好听的名儿,诗人正是由此起势,以拟人手法,赋予其少女的神韵与风采,调动读者的视觉享受、嗅觉感知,写酒之形美、色清、味香。芬芳馥郁、幽雅细腻,尝得唇齿间的人间醇香,不觉要问:如此人间极品,所从何来? 诗人第二节做了回答:“她是吃了石首的五谷长大的,也是被绣林的灵气养大的”。石首,一个令人遐想的地方,唯其地名就有好听传说:惟首石之孤立者,作固作镇,取石之首以命名之,更不必说其,旷野辽远,青山连绵,洲滩浩广,江南风光,绣林入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才酿得这人间至酒! 波光漾漾,清酒粼粼。绣林玉液,以她的醇厚绵柔,回报孕育滋养她的石首儿女。一杯浅浅的酒,承载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无论是东篱把酒,抑或还酹江月,这三杯两盏,在诗人的眼中,“她都是一首安魂曲。” 全诗想象力丰富,以酒喻人。在诗人的构思过程中,酒的意象浮现于诗人的脑海里,由模糊渐渐趋向明晰,由飘忽渐渐趋向定型,她有形有色有味。自古就有美酒喻佳人之说,但诗人不只停留在感官上,更体现在其神韵上,内涵里。但显然诗人不只要酒美,他把如炬目光投入到孕育佳酿的故土,让读者一起探寻那方神秘的山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含蓄隽永地讴歌家乡石首及多情儿女!这样渐进式的构思,使诗文摇曳多姿,回味深长! 泓墨点评: 好诗如好酒,是可以长久回味的;好酒如好诗,是能令人沉醉的。美酒,诗歌。二者至真至纯至美,融为一体。诗人的思乡之情肯定比初入爱河的少年更执着更热烈,不然他就不会在家乡的美酒中发现诗意。读一首好诗,品一盏美酒,一下就忘掉了世间所有的烦忧苦闷,恨不能从此就在这烟火里遁去,趁着诗兴酒意去做一回撑着油纸伞的表妹,写词的宋朝女子……我相信,她们就是我前世的真身。 张琼慧点评: 品读《绣林玉液》,我眼前一亮,不禁为这首蕴藏着丰厚的人性和人情的好诗击节称赏。 一个优秀诗人的表达绝非空穴来风,需要凭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阅历去彰显其真表达其情。在这首短诗里,作者信手拈来,借用了多种意象,如灯笼,油纸伞,表妹,宋词,油菜花……营造了一种古典而又唯美的意境,从而让酒这个载体有了呼之欲出的美。 唯美浪漫的意象,承载着诗人雅致绝美的情感审美,含蓄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的情怀。《绣林玉液》其韵意丰富,实乃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