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书香荆州

追寻那洞彻人性的世纪之光
——参观鲁迅纪念馆

    □陕声祥

    这次到上海去参观了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在全国有多处,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家人物纪念馆。在地图上搜寻位置,从闵行出发,搭乘地铁10号线,换乘8号线,在虹口足球场下,就到了。去的时候,是周末。鲁迅纪念馆门口熙来攘往,车水马龙。原来设想,纪念馆应该是比较安静吧,结果错了。儿子告诉我,鲁迅纪念馆本是个公园——鲁迅公园。纪念馆就在公园里。我们在喧闹的人群中排队扫码进园。

    循着路标,穿过林间小道,走过湖边小径,来到鲁迅纪念馆。入口处,当面立着镂空的书法铭牌,上面写着“人立而后万事举”。字迹厚重有力,镂空的设计更显得力透纸背。有人曾说,当时的中国能够看清中国问题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一个就是鲁迅。鲁迅先生看得清楚,知道病根在哪儿,用如椽大笔,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出国人灵魂,借以引起疗救注意,唤醒愚弱的国民。世纪回望,鲁迅精神首在立人。“人立而后万事举”,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救人之道;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救国之道。唯有“立人”,培养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国民,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受人宰割。对于个人呢,人的精神立起来,有志气、骨气,有方向、目标,能自立自强,经得起摔打,才能掌握自己命运,万事可成。

    在纪念馆中,有一面墙,全部贴着鲁迅先生笔下人物图像。一张接着一张,左右相续,上下相连,密密排列,全是黑白底色的人物画。有的画图淡白色,有的深黑色,颜色深浅呈现大起大落的跳跃变化。一种沧桑感扑面袭来,把我们带到鲁迅先生所处的晦暗年代。来不及一张张细看,遂拍照存念。回家一看,那张照片拼接成的分明是鲁迅先生的图像。浓厚的胡子,宽阔的额头,面容清癯,棱角分明。不由得佩服起布展设计的匠心独运。这些人物群像构成了鲁迅先生头像,鲁迅毕生的心血和精神就融汇在他创造的这些人物中,他创造的人物形象将与他同归于不朽。

    纪念馆有几层,我们拾级而上,在步入展厅的廊道口,赫然呈现两座浮雕。一座是旧版《彷徨》的封面图画。三个人并排坐着,木刻剪影模样,面部高度抽象,只剩下个粗略的轮廓,看不到面貌,更没有表情,木木的,似乎等待什么,又似乎在观望前方。三个人虽然坐在一起,却好像彼此毫无关联。一个黑色的大圆片出现再浮雕右上角,外边是一整圈短短的光芒线。应该是太阳了,但是却感觉不到太阳的光明和热力。整个浮雕,感觉到冷落、孤寂、忧虑、彷徨。另一幅浮雕,一个肌肉健硕的人,被绳索捆绑着,捆成一团,不得动弹,唯一能动的就是那张着的大嘴。他伸长脖子,张大嘴巴,脸部紧绷,似有声波冲击耳膜,回荡四壁。再加上,勒紧的绳索,已经扭曲变形的肌肉,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似乎那绳索已经加之于自身,顺畅的呼吸一下变得困难了。不容说,这就是“呐喊”了。鲁迅的名作《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都收录在《呐喊》这本书里。在《呐喊》自序里,鲁迅先生以铁屋子隐喻旧的社会制度,“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正是本着这希望,他要大声呐喊,唤醒熟睡的人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消除愚妄,启迪民智,呼唤新人,不是一蹴而就的。鲁迅呐喊,余音犹在,还在不断警醒我们,给我们自我更新的精神力量。

    在展览快结束时,一面特殊的旗子格外引人注目。素绢为旗,上书三个黑绒大字,“民族魂”。这是鲁迅先生逝世后,人民送给他的。只有这三个字,其他一切无需赘言。人们痛惜之情,缅怀之情,鲁迅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都蕴含在其中了。

    展厅出口,廊道两边,是两板书墙。由介绍、研究鲁迅著作的书籍组成,各个时代各种古旧版本都有,色彩斑斓。从廊道走过,犹如穿行在时空隧道。从腥风血雨,多灾多难的旧时代,到民族独立,国家日益富强的新时代,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鲁迅先生的著作和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路走来,滋养着多少国人的灵魂,让他们获得新生的志气、自立的骨气,奋斗的勇气。

    我们走出纪念馆,来到公园僻静的一角,鲁迅先生长眠之地。没有隆起的墓冢,只是一方巴着地矮而平的坟墓,“鲁迅先生之墓”几个“毛体”鎏金大字横排镌刻墓地后面的墙体上。再往前,一片开阔地上,安放着鲁迅先生的塑像。鲁迅先生坐在藤椅上,双手搭着扶手,凝望前方,目光如炬。在他身边,冬青环绕,绿草如茵。一个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他似乎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一直在这里思考着,为着“立人”,为着改造国民精神,为着民族的觉醒和独立,日夜苦思,殚精竭虑。

    作别先生,妻儿已经走远,回头再次仰望藤椅上端坐苦思的先生形象,我干涩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了。想到先生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那光,洞彻人性,穿越世纪风雨,而今而后,还将继续为我们亮着,照亮我们的精神旅途。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