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后雨晴通讯员石政法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石首市多次被评为“荆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优胜县(市区)”,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成绩屡居全省前列。2022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成绩喜人,“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四项指标分别为全省第6位、第14位、第17位、第25位,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综合成绩位居荆州第二,请您介绍一下石首平安建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段毅: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我们紧紧围绕服务人民总要求,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推动平安建设成果共享。一是做到了政治社会环境稳定底线切实守牢。“1+3+N”情报主导维稳工作机制运行日趋成熟,每周情报信息研判常态化;“先手行动”“找堵防2022”、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等,推动“研交办督结”形成有效工作闭环;重大决策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应评尽评”,做实源头管控;各地各单位责任上肩,主动担当,所有重大敏感节点的维稳任务均圆满完成。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实现了“六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切实守牢平安稳定底线。2022年,石首市委政法委被省委平安湖北建设领导小组表彰为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二是做到了平安建设系列专项行动蹄疾步稳。2022年平安建设系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石首市电诈破案率、打击治理跨境赌博排名靠前,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对象查找全面清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保障到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调及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相关案事件整体呈下降态势,全年全市未发生命案、未发生个人极端案件、未发生群体事件,平安荆州指数石首市各项指标走势良好,平安建设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向好。三是做到群众楷模纷呈德治滋润人心。“580”雷锋驿站传承雷锋精神,影响带动志愿者投入“遇事我帮您”;精心培植享誉全省的刘克香法治禁毒工作室,将宣教与帮扶并重,成立石首市“爱回首”洗车服务部,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岗位;大力弘扬见义勇为,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5万元见义勇为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典型、激励先进,历年来,共表彰本市及县市级以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共66人,其中获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共13人,2022年“以己为垫、撑起小女孩”的“爱心妈妈”李婷群体,作为先进典型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通报奖励慰问;参与平安建设的“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不断涌现,调关矶头勇救落水儿童的手艺人邓德华、李应华,寒冬入水砸车窗救人的退伍军人吴理科,面对落水儿童多次伸出援手的一中教师夏朝庆等,实现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由一枝独秀向花开满园转变。 记者:群众的满意、肯定是平安建设根本,请您谈一下在平安建设中是如何广泛发动群众,达到平安建设共谋共商的? 段毅:我们充分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以纵横贯通的社会治理格局体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推动平安建设共商共谋。一是健全机制直面群众之忧。市委书记担任平安石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第一责任人的核心领导,推动形成市——镇——村的平安建设组织架构纵横贯通,市委“一线指挥部”、市直党组(乡镇党委)“龙头”、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等作用充分发挥,平安建设的各类主体、各个流程、各项目标的逐级分解、逐个突破、逐项落实、直达基层一线。二是多点自治汇集群众之智。村(居)民公约、党员公约、共建公约等“三约”约定俗成,党员牵头、群众参与的乡贤理事会、民众评议会、村(居)民监事会、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义务巡逻队等“五会一队”蓬勃发展,全市自治组织达1200多个,搭建起协商共治、共同缔造的议事平台。三是“平安六小”对接群众之需。通过敲门行动、居民议事、联系居民包保微信群等线下线上方式,精准收集需求,有效发挥各自职责职能,做好相互沟通、配合、协作,群众关注的“小需求”“小麻烦”“小事故”“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等平安“六小”解决有依托,实现属地主体管、部门主动管、行业有监管。 记者:平安建设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齐心发力,离不开干群的共同努力,请您谈一下,是如何充分依靠群众,达到平安建设共建共管的? 段毅:有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布局,以争创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市)高标准组织群众参与平安建设,推动平安建设共建共管。一是综治中心高标建设专业管。充分发挥平安建设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主力军作用,2022年市委市政府投入6000余万元,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标准打造市综治中心,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安全应急中心构成“六位一体”的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行的政法信访工作平台。二是平安创建小处发力示范管。石首市笔架山办事处界山口社区内衣厂小区将老旧小区改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平安建设“三结合”,在小区设立群众微议事厅,建立“时间银行超市”,在环境整治、绿化带责任区认领、政策宣传、代办服务、心理疏导、矛盾纠纷调解等小区服务量化“微积分”,实行积分兑换物品,有效激励居民共建“平安小区”。“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企业”等拓展延伸,平安系列创建由点式向块状辐射,由单一向全面转变,通过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小环境,推动形成整个平安创建的大环境。三是多方群众广泛参与人人管。近年来,市、乡、村、居民小组、信息员五级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调委会、边界联防联调委员会共205个,村(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退出岗位的村(社区)干部、辖区的退伍转业军人、乡村教师等共900余人被聘请为人民调解员。按照每村(社区)15人,每乡镇200人的建制配备3000余人的平安志愿者,推动“红袖标”力量积极参与治安巡逻防范。全市各地人民群众积极性高,志愿参与为石首代言宣传,特别是留守老人提醒外出务工子女为石首点赞,平安建设成效深入人心,群众参与、支持率高。在政法智能化建设上,我们不断提升、有效助力,“雪亮工程”得到深度融合,构建起“视频监控+城乡社区警务+群众力量+整体联动”的社会治安全天候立体防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