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荆州宣讲

在守正创新中感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

    □颜雪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理论和工作、党的自身建设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将守正创新提升到了重要的政治概念和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一高度,何以如此?归根到底在于守正创新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鲜明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守正创新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层面。“正”即正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创”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活动,其目标是“新”,即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因此,守正创新即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事物。

    守正创新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辨证的否定。创新的前提是守正,创新不是全盘否定现存事物,而是以现存事物为基础,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化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要求“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实现“创新发展”。

    守正创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本身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是为了把握规律、获得真理。事物的规律是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逐渐显露的,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某一阶段、特定过程的正确反映。因此,只有运用创新思维,对事物进行创新性认识,才能正确揭示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和新规律,获得事物发展新的“真知”,实现对事物认识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关键在于“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守正创新蕴含了开创未来的原则方法

    创新活动是指向未来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事物发展的过程上,是指相对于事物过去形态和现状的事物的未来形态;从内容上看,创新认识是对事物未来“是什么”以及人们未来实践“将怎样”的超前认识,创新实践则是指以创新认识成果为指导实现未来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决胜未来”等重大论断,科学揭示了创新与未来的关系。由此可见,守正创新,就是立足现实并超越现实,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础,对未来发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预见,并择优选择最符合自身根本利益需要的可能性进行把握,建构起事物未来的理想形态以及实现理想形态的未来实践活动的观念模型,用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守正创新回答了“理想世界应当怎样”和“怎样创造理想世界”这一根本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原则和方法。

    (作者单位:中共石首市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