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斌 蒋彩虹先生的《花鼓》出版了。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小说,独特的视觉,优美的语言,苦难的超越,将读者带入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花鼓》不是在写某个地方的花鼓,而是在写人,人的命运,人的爱情,人的悲欢离合,尽情地展现花鼓之乡那么一群人思想的脉搏,厚重深沉中读来令人震撼,令人唏嘘,令人抚卷沉思,令人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一群人,她们独特的语言风格,优雅的生活方式,美妙的情感世界。有趣味。 叙事时皆存本真,读如见悉所历。《花鼓》情节起伏跌宕,但小说并没有刻意地追求环环相扣,追求强烈的矛盾冲突,而是在提炼中丰富人物的个性化,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花鼓》写的是荆州花鼓。在湖北,花鼓与楚剧、汉剧同为三大地方特色戏。可能一提花鼓,人们可能会想到安徽,安徽的凤阳花鼓;还可能会想到湖南花鼓戏。其实,花鼓的起源在秭归,楚时秭归属荆州管辖。早在公元前700年之楚国,花鼓便在民间流行。后来传入宫中,成为楚宫廷阳春百雪。 楚人在田间劳作,艺人在田头击鼓而歌,这是花鼓的雏形。唐宋时期,荆州的花鼓已经成型,变成了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而被世人喜爱。因此,荆州花鼓,比安徽凤阳花鼓和湖南花鼓戏要早几百年。也不难理解,3000多年前,湖南安徽也属楚地,只是那时他们没有“玩”鼓而已! 当下的荆州,应该感谢《花鼓》,感谢蒋先生对挖掘传统文化对荆州的贡献。 读《花鼓》,告诉我们,历史并没有远去,而是《花鼓》中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在演绎超越,在演绎苦难,以他们的人生。 (李斌,男,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作家,著名编剧。主要电影作品:《热血中原魂》《绝地生命》《菊花台》《青葱那年》《天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