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楚韵荆州

屡现碑帖的东汉荆州刺史度尚

    □谢葵

    度尚(117-166年),字博平。山阳郡湖陆(今山东金乡县)人,东汉名将。他出身寒微,曾经做过郡上计吏、郎中等基层官员。后来担任浙江上虞县令,为政严峻清廉,深受民众敬仰。

    他在上虞县办的一件大事是发现并推出了道德楷模曹娥。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工作。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失联。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竟然投江寻父,五日后背出父尸。此事当然不乏迷信、附会的成分,但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人们深信不疑。元嘉元年(151年),度尚到上虞任职,发现这个典型,遂将其事迹上报朝廷,下令改葬曹娥,改舜江为曹娥江,以表彰她的孝烈,且刻石立碑,命县吏魏朗撰写碑文。魏朗才疏学浅,一筹莫展。度尚的外甥邯郸淳刚好在座,操笔立就,这就是最早汉邯郸淳书《孝女曹娥碑》。碑文妙绝,观者如潮。当时著名学者蔡邕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三国时,由杨修破解,即“绝妙好辞”。200年后,东晋升平二年(358年),王羲之到曹娥庙,又以小楷书《孝女曹娥碑》,是为王羲之最后一幅小楷。由于度尚的宣传推介,曹娥成为二十四孝之一,而且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本是为了纪念曹娥而设。

    延熹五年(162年),长沙、零陵有叛军七八千人,其首领自称“将军”,攻入桂阳(今湖南郴州)、苍梧(今广西梧州)、南海(今广州、惠州、潮汕一带)、交趾(今越南北部),交趾刺史和苍梧太守望风而逃,交趾、苍梧失陷。朝廷派遣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讨伐,但未能攻克叛军。豫章艾县600多名兵勇,应募之后没有得到赏赐,因此愤怨造反,焚烧长沙数个郡县,攻打益阳,杀死县令,力量逐渐强大。朝廷又派马睦督促荆州刺史刘度进击,结果反而为叛军所击破,马睦和刘度二人逃走。无奈之下,汉桓帝刘志下诏,命令公卿举荐荆州刺史人选,经过尚书朱穆举荐,度尚以右校令的职务升任荆州刺史。到任之后,度尚亲临前线,与官兵同甘共苦,招募蛮夷士卒,设立奖赏制度,大破叛军,降者达数万人。

    桂阳叛军头目卜阳、潘鸿听到这些信息,十分畏惧,就把部属迁徙转移到山谷之中。度尚率军穷追数百里,一直攻入南海郡,破其三屯,缴获大量珍宝。但卜阳、潘鸿主力尚在,度尚打算再次进击一举歼灭,但官兵都为缴获的财物所吸引,毫无斗志。度尚巧施妙计,对部下说:卜阳、潘鸿做贼十余年,擅长攻守之道;如今我们的兵力不足,不可冒进,必须等到诸郡援兵抵达,方可合力围攻。他下令,在等待援兵期间,允许将士出营打猎,放松心情,改善伙食。于是,官兵倾巢而出,度尚密令亲信潜入自己的军营,将缴获的珍宝焚烧殆尽。外出将士打猎归来,见此情景,气急败坏。度尚亲自出面安慰,引咎自责,并鼓舞官兵们:卜阳、潘鸿的财宝足够咱们享受几代人,只要大家继续进攻,不仅可以弥补现在烧毁珍宝造成的损失,而且还有更多更好的财宝。众将士听罢,自告奋勇,踊跃请战。度尚趁机下令,厉兵秣马,灭此朝食。翌晨,度尚率军突然向卜阳、潘鸿驻地发起猛攻,大获全胜。至此,度尚出兵三年,平定了所有的叛军。延熹七年(164年),度尚因为战功而受封右乡侯,迁桂阳太守。

    延熹八年(165年),荆州士兵朱盖等人因戍边日久、未得赏赐,再次作乱,与桂阳叛军胡兰联手,聚集3000多人,进攻桂阳、焚烧郡县。此时度尚已经被召回京城,时任桂阳太守任胤弃城而逃。叛军转攻零陵,零陵太守陈球固守抗敌。朝廷任命度尚为中郎将,率幽州、冀州、黎阳和乌桓步兵骑兵26000人驰援,与长沙太守抗徐共同进击,大破叛军,斩胡兰等3500人首级,其余叛军逃往苍梧。事后,朝廷诏赐度尚金钱百万,再次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度尚见胡兰余党逃往苍梧,担心他们再次成为自己的威胁,于是上奏说有苍梧贼犯进入荆州地界,朝廷将交趾刺史张磐征召回京城洛阳,打入牢狱之中。而供辞和罪状尚未确定,就遇上大赦。可是,张磐不肯出狱,说自己被度尚冤枉,请求传度尚对质。廷尉向汉桓帝刘志奏报了这一情况,下诏传度尚进京述职,度尚只得认罪,因为以前立有战功,汉桓帝最终还是赦免了他。

    度尚去世后,蔡邕(133-192年)为其撰写了《荆州刺史度尚碑》,此碑为残碑,对度尚的仕履记载不明,只存一句:“拜为荆州刺史”。但幸运的是,《艺文类聚》《全后汉文》载有全文:“君资天地之正气,含太极之纯精。明洁鲜于白圭,贞操厉乎寒松。朗鉴出于自然,英风发乎天骨。事亲以孝,则行侔于曾、闵;结交以信,则契明于黄石。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信荆山之良宝,灵川之明球也。爰在弱冠,英风固以扬于四海矣。拜为荆州刺史,仗冲静以临民,施仁义以接物,恩惠著于万里,诚信畅于殊俗。由是抚乱以治,绥扰以静也。”

    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有《度尚帖》,又名《率更帖》(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记录了度尚表彰曹娥的事,帖后附有米芾、王铎跋文。欧氏以楷书知名,而此帖是行书,故尤显珍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