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江津笔会

时光深处

    □陈春霞

    参加工作以后,除了春节回村访亲,其他时候,老家就只能在文字和梦中出现了。

    春去秋来,蒲公英、雪见草、绿枇杷、红蓼花……这些散落在泥土地上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又隐入尘埃,它们等一滴雨、一阵风、一场雪和一些人的归来,它们是这片土地的魂,是我每一次离去后的牵挂。我带不走它们,就像无法永远留住祖母和母亲。这些年,老家代替我守护着许多难忘的回忆,守护着长眠于地下的亲人,也守护着我的根。所以,每一次回乡,我的心头总有万千思绪萦绕着。

    在村子里慢慢走,水边的柳枝稷和田埂上的枯草让人心底不禁生出一丝苍凉。时间的手,落笔之处总有风霜。

    还记得去年回老家,门前的场院里满是杂草,我抡起锄头,草倒在铁刃下,发出熟悉而遥远的声响,从前的事涌上心头——提着篮子去田里摘了紫云英编花环,坐在油菜地里边听奶奶讲故事边拔草……父母外出打工后,它们是我贫瘠的童年里难得的温暖。从小,我心里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长大后一定要离开村子,去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谋生,留守的父辈渐渐老去,只有这片土地年年如故,在岁月更迭中依然坚守。

    回村后,我喜欢把自己放进自然。在这里,我不再是学生眼中无所不能的老师,我重新成为天真的孩童,与每一朵花和每一条河流再次相遇。我的目光追过苞谷地里偷嘴的喜鹊,流过竹架上攀爬的瓜藤;我的手拂过朝露低垂的枝丫,推过丝瓜染绿的竹篱笆;我的双脚穿过阳光斜射的竹林,走过开满野花的小路。

    乡村的自然有着博大的胸怀。平静的池水映照着我对家乡和亲人的想念;草木凋零又葱茏,盛满了我困顿时的无助和得意时的欣然;而这柔软的泥土地,见证了我走向希望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就像我在诗中所写——“我曾经拼了命要逃离的/如今都成了寒夜里的一炉火”。不管走多远,不管离开多久,这片土地依然用不变的情怀接纳我的回归。

    每当失意的时候,我就想回村去。去看生生不息的野草,去看奔流不止的河水,去看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平凡人生。在这里,我能清空所有杂念,回望来时的路,找回丢失的初心。每当听到熟悉的乡音,遇到熟悉的故人,我总是会想起那个小小的村庄,它是我心头深沉的牵挂。

    春节到了,我又回到了老家。在乡间行走,风入一池残荷,钓鱼的老者头戴草帽,眉眼温和;芒花深处,我仿佛看见母亲花白的发;一株老树倚着冻僵的枯水,在苍茫的天地间无言;枯倒的谷茬旁,有新绿丛生;稻田外,一群喜鹊飞过,带来远方的消息……午后,我跟着父亲去屋后的桔树林里挖坑埋肥。祖母的坟头青草见多,我和父亲弯着腰一边忙活一边说话,菜园旁边的两棵李树正在蓄积力量,它脚边散落着几个红色的桔子。鸟声挂在树梢,像在呼唤沉睡的东风。

    站在天地间,站在时光深处,我感受着这微小却又无比珍贵的幸福。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