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忠伟 若人生岁月中还有什么更值得回味的,那便是读书。闲也读书,忙了更抽空读读书,抚慰一下自己的心灵和身体。 喜欢读和周作人有关的书,如止庵的《周作人传》、陈子善编的《闲话周作人》、黄乔生的《八道湾十一号》、孙郁的《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感佩周作人博学广识,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有独特的认识,对世界文化思潮也多有关注。其著作涉及包罗万象,既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又包含有生活的平实和真诚。巴金说:“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胡适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郑振铎也说:“假如我们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们应该说,鲁迅先生和他(周作人),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便要黯然失光。”对周作人的作品,同时代的鲁迅、胡适、俞平伯等大家都有点评,平和冲淡是其公认的文学风格,但也不乏凌厉忧愤。因此,钟叔河先生当年文心孤胆,冲破牢笼出版半套《周作人作品集》,其独特的版本价值,是考量中国当代出版进程的一个直接见证。 段华的《孙犁年谱》,对孙犁一生的生活、创作和编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意思的是,孙犁读周作人的态度,从最初的憎恶痛骂,到晚年的渐变平和,再到写作《书衣文录》之后,他写《耕堂读书记》,其行文和笔致也渐渐有了知堂之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奇妙、很值得研究的现象。 迷恋扬之水多年,她的《<读书>十年》一书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解放史,其间风物、饮食、人情,在在桩桩让人沉醉。《采绿小辑》《棔柿楼杂稿》皆短文妙章,含蓄蕴藉,自有深广的学问蕴藏其间,但读来令人痴迷。 再读钟叔河《书前书后》,这是他的序跋集。钟叔河独立编撰了那么多好书,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尤其是“走向世界丛书”和“周作人系列”,开风气之先,没有超拔之勇气、过人之智慧、高迈之识见,实难为也。我读钟叔河十多年了,他自撰的差不多都买来了。钟叔河有学问懂人情,对晚辈后学奖掖有加。他授权夏春锦编辑自己的书信集,初编出版,学界一片叫好声,续编已在操作之中。他为我题签书名“书是一盏灯”,签赠大作,其情殷切,令我铭感在心。 苏眉的《食笺》和《茶笺》,谈饮食,谈喝茶,谈文化,谈人情,淡淡的,但余味不绝,使人留恋。 朱航满新作《杖藜集》。航满是一位勤奋的读书人,近年著述多多,偏于文史和书话,深得知堂为文之风气。读完了韦泱的《在家淘书》,这也是疫情时代特殊的淘书趣闻吧。读龚明德的《文事探旧》,作者对现代文事细心求证的功力,让人叹服。读张家鸿的《数过满天星》,这是一位青年教师传播书香的精神成长史。 在读写中镌刻每一段时日,这纯粹是兴趣,颇有些苦茶老人所说的“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的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