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书香荆州

让音乐“住”进文学里
——读《文学或者音乐》有感

    □何丽婷

    《文学或者音乐》是余华的文学、音乐鉴赏合集,作为一名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余华在合集中阐述了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在叙述上的共通之处。全书最触动我的,是余华将文学的思想与音乐的情感这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激荡出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原动力,让人赏心更悦耳。

    余华善于抓住音乐的灵感,为自己的文学赋能。作曲和写作都需要灵感,它可能是一闪而现,也可能是构思许久的“陈放”。在《文学或者音乐》中,余华描述马勒出席朋友的追悼会时沉静的环境与肃穆的演唱,激发了他“陈放”许久的灵感,于是创作出了《第二交响曲》。无独有偶,余华在创作《活着》时,其创作灵感就是源于美国民歌《老黑奴》,他在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后,灵感顿现,创作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音乐的乐感激发了余华的想象力,让他能够将观察和思辨构建组合,找到合适的切口释放灵感,生动的作品也因此诞生。

    余华善于借鉴乐曲中的高潮,令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他在《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中,大量地采用重复叙述的方式,让读者情绪不断堆叠,形成了一种层层推高的叙述效果。这与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高潮部分十分相似,作曲家将叙述之弦绷紧,随后又释放,乐曲重复叙述,让人心情沉重,但当高潮最终来到时,一瞬间又让人不知所措。艺术是共通的,借鉴音乐的节奏感,能让文章也拥有如音乐般的旋律。

    余华善于捕捉乐曲的情感,将情感的力量延伸至文学,让作品有深度、浓度和重量。情感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让人感动的、让人伤感的或者让人喜悦的方式,都是有力量的。在交响曲《悲怆》中,余华深刻地感受到柴可夫斯基传递的痛苦绝望的情感力量,这不是他作曲时运用的技巧,而是作曲家想通过音乐让所有人听见他“生命的声音”。正如书中所说:在艺术里面,情感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它就像是海底的暗流一样,而技巧、思想和信仰等,都是海面的波涛,波涛汹涌的程度是由暗流来决定的。所有打动人的艺术不在于炫技,而在于内里的情感,创作者的情感越靠近真实,作品就越打动人。音乐如此,文学亦如此。

    余华说:“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和文学作品中纯净、精致的叙述特色一样,余华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是细腻的,他指引我们聆听世界各地音乐大师的作品,寻觅音乐圣杰纯粹而丰富的心灵,破解文学和音乐的“通感”之美,也让音乐“住”进文学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